【重温真理】
真理还是在高中政治课本中学习到的一个名词,现在还能随口说出它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如今,我参加工作了,却很少在教育圈子听到“真理”二字,随之替代“真理”的就是前辈的经验和专家的权威论断,我一直将它们奉为教学“真理”,不曾怀疑,直到今天读了帕克·帕尔默《重温真理》这一部分内容,忽然对我所固有的思维有了重新的认识。
我之前的想法就属于尊崇无意识和神话式的真理,而帕尔默提出的真正的共同体有可能取代无意识和神话式客观主义,真理的模式有四种主要元素,分别是知识客体,它是为某个既定领域的“事实”所描述的东西,代表着客观事实;专家,他们是一些被训练去认识这些客体的纯洁模式的人,他们不会让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玷污这些客体的纯洁,彻底抹去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帕尔默博士很敢说话呀);外行,是指完全信赖专家为他们提供有疑问的原始物体的客观而纯洁的知识,通俗地解释就是完全听从专家解释,照搬专家想法;障碍波,是客体、专家和外行的传输点,让客观知识向下游走,同时阻止主观性从下向上回流。
现在我们对无意识和神话式的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它是有问题的,这神话有两个问题:
一是它错误地描写了我们的经验过程;
二是它极度地扭曲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因为它一心追求知识的纯洁性,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主观性的渗透,而忽视主体对于知识具有自己得思维判断。
真正的共同体代表着相当不一样的认知,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真理并不生活在假设中,而教育远胜于把假设运送给消极的听众。在真正的共同体中,认知、教学和学习过程看起来并不太像汽车的单向生产线,我觉得,它更像是热闹、交错相织的集市。并且在这个共同体的中心,总有一个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区别对待主客体,这种区别对认知、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体可以用来发展关系,而客体则不能。只有发挥主体作用,才会有真正的共同体,“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
主体应该具有什么性质呢?超验性和开放性。
超验性的主体随时会给我们惊喜,它会呼唤我们开始新的观察、解释、命名,进入永远无法完全说定的神秘世界。
开放性让我们把真正的共同体与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区别开来,让我们认识到,开放性的真理并不是独裁式的,也不是无政府式的,相反,它是一场亲和与距离、说话与聆听、知与未知间复杂而永恒的共舞,令我们这些求知者和被知者成为合作和共谋的伙伴,一起相伴走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