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台后,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安妮一家被迫躲进安妮父亲公司大楼的密室里,并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安妮以十多岁孩童的视角用日记记录了从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之间的不幸经历,也正是这本日记成为二战期间灭绝犹太人的著名见证。
本文以为安妮过13岁生日宴收到很多礼物这一轻松诙谐的场景开篇,也正是这愉悦的开篇与后文的在密室躲避的痛苦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文有好几处格外压抑,以至于读到时那种窒息感差点让人喘不过气来。
安妮原是个伶牙俐齿、天真烂漫的机灵鬼,是老师口中无可救药的话匣子,有个可爱的外号叫“嘎嘎小姐”(读这一部分的时候真是快要笑岔气了),也是个人见人爱的小美女,她在文中写到:“我有成串的男朋友,他们爱慕的眼光不能离开我的芳容,有时甚至借助一面破镜子在班上偷窥我。”“只要一个男孩问他是否可以和我一道骑车回家,我们开始聊天,十有八九我确信他马上就会迷恋上我,不让我走出他的视线。”(好吧,我承认读这一部分的时候以一个求经验的大姐姐立场来看这可爱的小姑娘是怎么谈论恋爱的,最后的结论是:看脸!我,绝望……)
而后便是安妮一家四口带着朋友一家三口一起躲在密室里,期间又收留了一个本以为是和蔼善良实际实际却是自私自利的牙医。或许恐惧和绝望才是更能显现人性的地方,在这里人们逐渐褪去了伪善面目,慢慢暴露出本性。当初到密室时奸诈狡猾的范丹一家把食物用品偷偷拿走一半,把放有餐碟的柜子锁起来的时候就已经在暗示了。八个人长久禁足在有限的空间中自然无趣,以至于大家都从嘲讽和指责安妮中获得乐趣,“说话是炫耀,沉默是可笑,回话是无礼,想到好主意是狡猾,困了是懒惰,多吃一口是自私……”隔着书本仍能感受到安妮每每辩驳的无力感。总之在所有人的眼里安妮就只是个会惹人生气的小孩,突然很心疼安妮:没人关心她在想什么,也没人在乎,所以她才会对“吉蒂”(日记本的名字,是安妮唯一的朋友)诉衷肠。好在我们的安妮是个心地善良、心胸宽广的孩子,很多事情马上就忘了,从不记仇,永远展现的都是天真乐活、元气满满的模样。
之前知道纳粹集中营,也了解一些关于希特勒的恶行,虽然也会气愤,但如同所有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一样,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类天性,这种气愤最多持续十分钟,不,五分钟。犹记得曾经看过一些关于纳粹集中营的图片,图片中是很多人拥挤在狭小的铁笼里,他们木讷地站着,非常非常瘦,眼神射出来的只是满满绝望。当时除了震惊就是好奇怎么照片里都是男人,读了《安妮日记》终于知道,原来所有被关进纳粹集中营的人都是要被剃光头的,无论男女老少,光头是犹太人的标志!
不太想过多描述密室的苦境和被抓到后遭受的残忍行径,只想一直记着安妮嘎嘎欢笑的场景。试想一下,让一个天真烂漫自由欢快的小姑娘两年多都呆在黑暗潮湿的密室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还要成天忍受担惊受怕的恐惧,真不如,直接杀死她——放我们的天使去自由的天堂吧!
安妮如若生在和平年代肯定成长为一个聪明伶俐又讨喜的美女作家。
知了小姐
2017.03.27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