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
清晨6点,厨房的灯先于窗外的天光亮起。煎蛋、牛奶带好坐进电动车后座,我看了眼表,6点35分,得赶在6点50分前到学校。
车停在学校门口,看着孩子跑进教学楼,我立刻调转车头往单位赶,7点20分准时站在教室门口,“翻开课本背诵!”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琅琅书声,接着逐个抽背,遇到卡壳的学生,俯身指着课本逐句提醒,又拿出昨天的作业,把易错的题目在黑板上圈出来讲解。直到9点20分正课结束,连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挤出来,抓起听课记录就往三楼会议室跑,生怕错过公开课的开头。
观课的时候,笔记本上记满了教学思路,评课时跟着大家讨论到10点40分,才匆匆下楼往微机室赶——今天要指导学生做心理健康测评,想起昨天自己忙学校的事,全靠两位同事扛下来,心里满是愧疚。刚推开门,教室内键盘敲击声和学生的提问声混在一起,倒也热闹。
不知不觉就到了11点30分,想着下午来测评的学生多,干脆不回家了,在单位附近的面馆随便点了碗面条,扒拉几口就往回赶。刚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了一组作业,就有早到的学生敲门,渐渐挤满了微机室。
麻烦也跟着来——有的学生不会操作鼠标,有的抄错了身份证号码,输了好几次都提示“信息错误”,还有的电脑突然断网,页面卡在加载界面。我只好绕着教室转,弯腰帮这个学生核对身份证号,又蹲下来给那个学生刷新页面,嘴里还得安抚着急的孩子:“别慌,慢慢来,一定能弄好。”不知不觉间,腰开始发酸,像被什么东西坠着,膝盖也发僵,每弯一次都疼得皱眉,嗓子干得冒烟,连口水都没顾上喝。
等最后一个学生提交完测评,窗外已经天黑,看了眼表:5点50分。关掉电脑起身时,腿肚子像灌了铅,每走一步都沉得厉害,浑身酸疼得像发了场重感冒。实在没力气做饭,约着朋友去喝了碗热乎豆腐脑,又去泡了个澡——热水漫过肩膀时,紧绷的肌肉才算松了劲,疲惫也跟着化在水里。
从浴室出来没敢多耽搁,赶紧去学校接孩子,到家时正好10点30分。孩子坐在书桌前揉着眼睛,面前摊着几张要填的表格,我走过去坐在他旁边,帮他念清表格里的项目要求,看着他一笔一画把信息填好,直到他打了个哈欠,才催着他洗漱睡觉。
等卧室的灯灭了,我轻轻翻开笔记本,白天的画面跟着笔尖一起流动:早读课上学生的背书声、微机室里此起彼伏的“老师帮我看看”、……这些细碎又鲜活的片段,明明累得想倒头就睡,却还是想记下来——毕竟这样热气腾腾的日子,才是生活最实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