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一位心理学课程的销售顾问,负责课程的销售与推广,她也是一个2岁孩子的妈妈,因为非常喜欢心理学,未来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所以她选择了现在这家公司。
她日常工作内容包括:运营QQ群微信群,到各个论坛发文章,吸引更多人参加课程,并在课上促单……
日复一日,她觉得自己每天花很多时间处理琐碎的事情,下班却想不起来忙了什么,这份工作也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可以接触到很棒的老师,学很多心理学的知识,慢慢地,她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
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困惑?
每天上班的时候风风火火,手边有一大堆待办的事项,还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帮同事解决问题,你从忙碌中产生一种虚假的“成就感”,却发现时间过去了,自己根本没有什么进步。
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四象限法则”。
这是由著名的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理论,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分为四个象限:
1、重要且紧急
2、重要但不紧急
3、不重要但紧急
4、不重要且不紧急
应用这个法则,必须要打通“任督二脉”——学会评估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
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取决于我们上一篇提到的,你的职业价值观;而一件事情的紧迫程度,取决于任务的时间底线。
如何处理四个象限的工作
第一象限:重要并且紧急
包括:马上要交的报告,处理媒体对企业的负面报道……
处理方法:立刻去做
思考:真的有那么多重要且紧急的事吗?第一象限80%的事务都来自于第二象限没有被处理好的事务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
包括:编写下个季度的工作计划、参加某个培训……
处理方法:有计划地去做,将时间投资于它,把任务分解,制定完成时间表,每天完成一部分
思考:如何避免更多的事情进入第一象限?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
包括:客户突然打来电话、临时会议……
处理方法:尽量交给别人去做,如果自己就是基层的执行者,学会拒绝
思考:我们如何尽量减少第三象限的事务?
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
包括:闲逛,看无聊的电视节目……
处理方法:尽量别在工作时间去做这些事
思考:这些事情会滋养我们,但我们在工作中是否有必要进入这个象限?
赶走身上的猴子,走入第二象限
真正对你重要的事情,其实都在第二象限。
它们关乎一件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的完成质量,关乎你的成长。所以,我们规划时间和任务的目标应该是:走入第二象限。
工作就像活蹦乱跳,随时可以跳到你身上的猴子,主管人员时间不够用,是因为没有充分放权,你将一些并非自己的职责做得很有效率,可是你自己的事情完成得怎么样呢?你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边界。
时间管理的三大杀手:信息不够、拖延,预期结果不明确。
第二象限的工作,往往就是一个难啃的大部头。
因此,我们需要对第二象限的事务进行目标描述和任务分解,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计划完成时间、负责人。
建立自己的工作系统
面对开头小A遇到的困惑,在我们掌握了四象限法则之后,应该怎么处理呢?可以尝试一下,画出自己的工作树。
第一步:画出工作树
找出纸笔,和15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
树干是你目前的角色,枝叶是你所有的工作内容。
第二步:标出时间黑洞和贡献价值部分
面对工作树,思考一下你现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第几象限?
你觉得自己最能贡献价值的地方在哪里?
你有没有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最能贡献价值的地方。
第三步:建立系统,通过授权解放自己
参考同事、同行的做法,建立一套自己的工作系统,把自己从第三象限的时间黑洞中解放出来。
第四步:明确下一步行动
结合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深化自己目前的工作。
比如小A可以以专家的身份,招募QQ群微信群的管理者,让这些群自运营,不再占用她的时间,小A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和群里的人一对一咨询,由此产生文章的素材,为自己今后的方向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