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岁末年初要对过去的一年进行回顾反思,对未来一年进行规划。所幸的是,这不是组织方排,可以比较随便地想、自由地说。
感谢应该是首先要表达的内容。这没有丝毫的虚伪,均发自内心。一要谢父母。给予生命之恩毋庸多言,最感动的是在我博士就读的最后一年给我的安慰与支持。我因耽沉于写论文常忽略给他们打电话,他们从无怨言,反而告诫家人不要轻易打扰我。妈妈多次要给我寄钱,我虽力拒,但心中温暖。二要谢恩师,给我以学术生命。我虽不才,老师却从未抛弃,用心打磨我的研究,使我虽未辉煌却也体面地从规矩森严的最高学府毕业。她的学识、严谨、平民风格使我终生受益。三要谢家人,感谢妻子默默的支持和及时提醒我时不我待,更感谢她努力工作让家庭并不因我收入减少而降低质量。孩子读书虽非理想,却也在进步。兄弟照顾父母,行孝堂前,减去了我的后顾之忧;妹妹妹夫关心父母,在老家置买房子优先考虑父母。这个温暖团结的家庭是我真正的灵魂家园。四要谢朋友。这里有熟悉的,如天职师大的宋师姐、浙师大的淑玲、培德书院的桂秋、上饶师院释元和桂诊、北京教科院的亚菲、北京海外的朱校长、黄校长、任校长和其他老朋友、室友昱岿、同窗江华、燕蕾、张恺、刘钊、李璐等,他们都在不同方面予我以帮助。也有多年未联系的第一届弟子王鹏,在我最紧张的的时候给我寄来营养品和安慰;还有教育学院严格又温情的老师们。更要感谢因某种机缘认识的天师大的钟校长、白院、B217的小伙伴、江西师大的谢院、刘赣洪老师、小易同学和天津的高中同学。当然如果时间允许,这个名单还可继续下拉很长。这里并不想虚假地列出名字,而是要不断提醒自己,即便是滴水之恩亦不可忘,即便现在尚无可报,将来也要把这些温暖传递下去。
其次是对过去的检讨与反思。跟对一个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是最近感触较深的。或者说是对共同体的选择。越是不规范、等级式的团队或群体,潜规则越多,对人的限制越多,所以跟对人很重要。就我来说,假如当初决定加入徐门或丛门,现在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了。钟校长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跟着—个人品好没本事的领导,多半心情不错但没前途;跟着一个有本事人品差的人,多半前途被坏心情破坏了;跟着没人品没本事的人,时间浪费了却没有收获。但有本事人品好的领导不多,遇到就一定紧跟,遇不到就苦练内功等待。但无论怎样,如果自己没见识没能力,遇见谁都没用。还有就是,小人不可得罪,因为小人的破坏力是惊人的。用某人的话说,如果他克意奉承不得罪某主任,他的评优、奖学金、论文等就不会被排挤到那地步,这中间也许有误会,但是,与各种人稳妥地打交道,确实是一件比学术或智商更重要的事。
然而,我们注定不能生活在美好或阴霾的回忆中,而应继续前行。至于我,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做了这么几件事:31日一大早,把居住处的各个房间清扫、擦拭干净,衣物洗好收起;中午坐地铁和导师及师姐全家吃了个饭;给我指导的本科生发微信,推迟交稿日期,让她们过一个轻松的元旦;晚上修改高自考本科生的开题报告,邮件指导她们组织材料。1月1日,讲一个2小时的网络课,给父母打电话,签署购房合同,午睡一小时,然后坐高铁回到北京我温暖的家。此后几天,不做学术,不参加聚会,静静居家几日。我用这种快节奏与多样性任务安排我的工作日,但明显感觉休息不够。以后要在二者之间稍作均衡。目的是追求道家说的平衡,儒家说的中庸。
说到具体的目标,2017年也有几个规划:学术方面,出版专著1一2部、译著1部;发表C刊2篇;争取获得一项国家或教育部社科基金;开好比较教育和教育研究方法两门课,建设“实证研究透镜下的社会热点与青年关切”通识课一门;指导好11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争取出一名优秀毕业论文;指导15名高自考生论文,争取让她们都过关;指导2名世翰硕士研究生的定题、开题。收入方面,要比2016年增加1/3以上,并且减少一切不必要开支。外联方面,至少参加2次学术会议,外做报告5场左右,至少认识5位新朋友,去5个未到过的地方。无论如何都必须坚持的内容:半个月至少读1本书,每个星期至少写2篇原创文章,给爸妈至少打一次电话。
如果把这一切都当作自己的本分和兴趣,我想它们不一定会成为负担。至于这些指标,我努力争取,假如完不成,我也不会难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了,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