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盛夏期间,18岁的刘进潮心绪迷离,连续多日足不出户。陆续有同学来家里找他,他也难得有个笑脸。
这一天又有同学来家里找他,为了陪他散心,按照母亲的要求,陪他一起来到山上摘花椒。
一些日子以来,同学们有的选择继续上学,有的决定回家务农,或者出外打工。只有刘进潮还没有表态。
迟迟没有选择,正说明有问题。
在山上摘花椒的过程中,同学们关心地问他什么想法。连日以来闷在屋里一直感情压抑的刘进潮,走进大自然以后感受着兰天白云的壮阔和同学们的友情,内心里一直在矛盾的问题一下子解开了。刘进潮终于表态了。他对同学们说:“我家里一直欠着外债,需要我这个劳力干活。我不能再上学了。”
同学们都为他感到婉惜。
其实,刘进潮内心选择放弃继续上学的真正原因,他没有说。
在刘进潮的内心里,有一处积聚很久的痛,他不能对任何人说。尤其是升入初三的这一年里,仿佛一下子懂了事的刘进潮就一直沉浸在这样的痛苦中。
小学毕业的时候,刘进潮很执拗地拒绝了父亲要他放弃继续学习的想法回家干活的要求,选择继续上初中。初中三年里,刘进潮不但果然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反而要时时处处加倍小心,不知道哪一时刻会因为什么招惹父亲生气,招致一顿暴打。
刘进潮成为初中三年六个学期里每一学期都最晚缴齐书本费的学生。多亏了老师了解刘进潮的情况,总是宽容他,有时候新书都发下来了,刘进潮还欠着学校的书本费。这使刘进潮压力很大。刘进潮三年的的书本费,以及每个月的不多的生活费,全是靠母亲和大姐、二姐在平常日子靠卖鸡蛋省下来的一块钱、两块钱的接济。这也成为了父亲权威被撼动后暴怒的原因,为此,母亲和大姐二姐也没少被父亲暴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