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问题让我很焦虑,那就是--如何辅导刚接触作文的孩子写好作文?
每次面临作文任务时,孩子总是咬着笔头,不时地挠头,刮空了枯肠,但憋了半天还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每每让其写日记时,亦总是抓耳挠腮,觉得没什么新鲜的事情可写,实在逼急了,也是绞尽脑汁记了个流水账……
这个时候,我会提醒她仔细回忆当天发生的事情,抓住其中重要之处进行描述,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已的想法,可是,孩子还是感觉到无从下手!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切时能体会到自已的焦虑,如何才能启发孩子善于观察、思考并表达呢?
当读完《花萼与三叶》这本书后,我的心中有了答案。
叶至善在《重印后记》写道:“其实父亲教给我们的主要是两条守则:一条是写的时候要写自己的话,一条是写完之后要自己用心改。我们愿意把自以为受到好处的这两条守则,贡献给愿意学习写作的年轻朋友们。”
首先,关于要写自己的话,我以为,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积累写作素材。本书中大多作品,如《集邮》、《我与游泳》、《坐鸡公车》……都是他们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所思所想所悟。写作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有依据、有实感,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既有着生活的气息又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只有自己善于留心身边各式各样事情,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景、亦或是事,甚至社会现象,只要能够善于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那么就会有话可写,写出来的话也会是自己的话。
其次,关于写完之后自已要用心改,书中写到教育家叶圣陶是这么教孩子改“作文”的:
“父亲一边看我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他看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我们:原本是怎么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多么严格的考试呀,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训练,要求我们笔下写出来的能毫不走样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此处对我也有所启发,不能一味地代孩子修改,但也不能丢下引导启发的责任而任由孩子无所头绪。可以借鉴叶先生的修改做法,在孩子写完文章之后,陪他多读两遍,引导他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把多余的字词删去,把不通顺的句子理顺。长此以往,文章毫无疑问会越写越好。
最后,家庭的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写作亦如此。朱自清在给此书的序中写道:我佩服他和夫人能够让至善兄弟三人长成在爱的氛围里,却不沉溺在爱的氛围里。他们不但看见自己一家,还看见别的种种;所以虽然年轻,已经多少认识了社会的大处和人生的深处。书香门第的熏染,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们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