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7.20为期三天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结束了,时间真的很快,回想过去参加的各种培训,这次的培训应该是我唯一一次感觉,时间过得快,还想要再继续。这次培训,其实时间很紧凑,但是毫无疲惫感,参与到了,学习到了。会有这种感觉,得益于这三天给我们培训的老师的课堂精心设计,课前的充分准备,让我们在享受课堂。
回想我当初,为什么主动报名参加了智慧教室培训,原因就一个,多学习一点,或许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因为,在我入职以来,学校就开始陆陆续续地为我们开展一些信息技术融合课程的培训,我也去听过一些信息技术融合课,总感觉,还是对信息技术融合课的概念一知半解,总觉得,太多教师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呈现而融合,为了想看看真正的融合课,为了想学习到如何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有效性,所以,我来了。
第一天,王教授轻松的传授氛围,让我学习了许多,也触动我一些思考。比如刚开始,他以他在台北电视台一次节目活动,说过一句话:“教学应该是把学生教会,而不是把知识教完”。这句话,敲打着我,因为,我感觉我这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太多都透露出,我是一个着急于能否在课堂45分钟,把预设准备上完的内容上完,导致形成一名名副其实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而后,又有一句“身为老师所面临的难题,并不是如何精通掌握教材,而是调整教材,以培养思考”的名言名句提醒我,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调整教材,节约无效时间的浪费,这样就可以多留时间给学生。王博士说,要想从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转变为“以生为本”的老师,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将更多的发言权留给学生。王博士还给我们介绍了智慧课堂的核心要素:
1.数据。可以是课前的测试,也可以是课中产生的,在此期间,还用屏东中学郑天宇的一段片段教学和我们展示了,如何灵活处理学生所反应出来的数据。
2.检测。这个要素引起我的思考的一句话是王博士说的一句话:大家都会的题目,就不是好题目。没错,在检测时,教师所设置的题目,要全班一部分同学会,一部分同学不会,这样可以通过同侪教学法,学生自己说,每个人都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就可以学到知识。所以在这里,提醒我,备课时,课堂问题难易程度也是要认真斟酌的。
3.对话。这里面,有个需要提醒我的细节,鼓励生生对话,并且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对比较内敛的学生的回答,进行复述,这是对这位学生的一种,尊重,和鼓励。
4.差异。这个点,在我的教学中,我有受启发,但是我不知道能不能身体力行,去做到,希望自己能做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也都需要差异化教学,王博士提到一点差异化教学,我特别感兴趣,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提供同一个题目,但是提示程度不一样的练习,即脚手架的设置。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脚手架的搭建,到哪个度,都是需要老师课前花大量时间去思考,去准备的,希望我下学年的教学,能尝试做一次。
5.小组活动。不要总是老师自己说,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说,去讨论,交流合作,一起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对于信息化在课堂中的应用,王博士建议我们要刻意练习,就是要用心去改变,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离开舒适区,专注投入地学习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并对这种行为效果,要及时向导师,向同行汇报,在听取他人的建议下,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其实,我也有点糊里糊涂地,被分到了C班,听说C班是掌握了现在常见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然而,我真的还没碰过Hiteach,所以,心里面默默地想,真的得去摸一摸,学一学,用一用啦。刚进到这个班,真的是眼前一亮,踩点进教室,看到的是已经分好小组的班级模式,更吸引我的是,王瑀老师,特别亲切,特别贴心的问候:早安。我当时就在想,我以后的课堂,如果也有这样的习惯,会给学生怎样的影响呢?
我真的特别喜欢王瑀老师,课下休息的时候,能看得出,她也是很累很疲惫的,但是在课堂上,她一直是很有激情,一直不断用鼓励式的话语,在和我们说:你们真的很棒耶,竟然有这样的想法。你们是我遇见过,最有活力的一个班级……我们听着这些鼓励和肯定的话,我们都特别开心,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所以,对于我们的孩子,鼓励鼓励,也是不错的一种方式。
再说到后面两天学习王瑀老师自己研究的“思考金三角”理论模型,从基本模式,二次作答模式,思考重组模式,以及主题创作模式,王瑀老师带领着我们通过我们自己参与其中的学习,作为学生角色,演示了一遍四中模式的做法。在个人,小组,班级交流合作中学习了对这四种模式的理解与应用。在最后一天都下午,我真的很有感触,王瑀老师让我们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结合其中模式,设计一堂教学设计,说真的,我是懵逼的,当时我就觉得,我学习了这四种模式,但是我并没有将其内化,所以,在应用起来,我特别困难。特别感谢组内队友(婷婷老师,刘君老师,金捷老师,郑灵榕老师(罗源三中))的帮助与讨论,我才有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加上后面两位老师的优秀作品,在班级的呈现,发现,真的很棒耶,既然学习了,我也要尝试多用这样的模式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我来了,我也认真学习了。我不知道我日后在课堂中的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能否到位。但是,在里面听到的,看到的,真的有所触动。真真切切让我觉得,很有必要学习,因为,在此之前,我总是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好好的课堂,要搞这么多花样呢,这不是在作秀吗?但是,真的不是这样的,只有像王博士,王瑀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到无痕,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信息技术融合课。
三天培训结束了,但是学习还要继续,有一些感受和一些警醒:
1.心智习性是我在王瑀老师课堂上听到的,也特别有感触,能够形成心智习性,其实就是要让自己形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就可建立心智习性。比如说,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这是每个老师都会坚持做的事情,但是反思才是课堂教学不断进步的根源,所以,我要逼着自己,常写心得,常写反思,常写灵感。
2.理念,以生为本,还是教师中心,这都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正确的教学里面,督促着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过程。所以,现阶段,我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我的课堂,老师讲的越少,学生学的越多。
3.这是我在这次培训中,小组交流讨论很有启发的一句话: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欲速则不达。其实,刚开始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要用心设计,带领学生慢慢适应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待他们适应了这种课堂,其实后续的教学他们就习惯了,上手了,就快起来了。
记第一次虽然不及时,但是是自觉性地,而非任务型上交的心得体会,给自己一个赞,并要继续努力,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