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晴3~15℃
那天中午,我读完王小波《君子的尊严》,下午就被“君子”这个名字给烧着啦,很疼。
王小波说:“我是宁愿做君子不做小人的,但我还是以为,君子身上有些缺点,不配作为人的典范:因为他太文弱、太窝囊,太受人欺。”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不与人争,就要受气。而他又提到英国的绅士:绅士动拳头,小人动刀子。绅士要保持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真正的绅士决不在危险面前止步。
读后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受尽委屈或是被人欺,原来我一贯用“君子”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是“君子”一词害的我。
我从小就受到“君子”式教育,做一个有道德规范诚实朴素品行端正的人,听话守纪律,一切都中规中矩,无论做人做事都会在规范设定的框框内,从不越雷池一步。
也许骨子里“做君子”的习惯已经养成,以至于无法擅用“自己的权利不容别人侵犯”来捍卫自己,常常迁就他人。遇事不去据理力争,却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在乎他人的“尊严”,结果自己的尊严受损。
做惯了“君子”,对不择手段利欲熏心的人,对气势凌人藐视他人的人,我当看不看,视而不见,任其在你面前上演不知天高地厚的把戏,抓住你的软肋肆意蹂躏。
作为一个文弱老实的“君子”,只会在背后抱怨几句,发泄一下,或是把愤懑情绪跃然于纸上,寻求一丝安慰,祈求一点平等。
这平等从何而来?是靠自己的争取还是上苍的赐予?
还是回到那天下午的这件事上来。
管女欠我的,欠我一个承诺。可人家像是没有的事,是她没有体会?还是故意所为?
管女承诺我的事,之后不算数,连个解释都没有。我则是不闻不问,权当没有的事,任她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也许管女觉得要么是我傻,要么是我懦弱,好欺负。所以才更加肆无忌惮地“剥夺”我,剥夺我的劳动成果。
那天下午从管女嘴中吐出捕风捉影的话,我一听就知道不是真的(后来得到证实,的确是假的)。可是,我没好意思揭穿她。
再说了,就算揭穿她,她会接受吗?对牛弹琴,牛不入耳。所以我只好任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我在想,这是对管女好还是不好呢?其实,这是对她的一种变相惩罚。何以这么说?
不揭穿她,就是让她不知道自己错了,更不知道错在哪里,让她继续犯错,一犯再犯,犯到最后无法收拾,“难堪”自会找到她,“丢人现眼”在所难免。
我总是采取这种方式来对待伤害自己的人,是精神胜利法吗?不知道,我只觉得这样做,不会损伤别人,反倒安慰了自己。
多行不义的人没有受到惩罚,切莫心急,那是时候没到,时候一到,必自毙,只是一个时间长短而已。
细想想,我这人也挺阴险,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做呢?可是,我不这么做还能怎么做?不这么做,我的“文弱、窝囊”从何体现?
我十分清楚自己的弱点 : 渺小、无能、敏感、谦卑、文弱,所以被人欺。说来说去还是自己的不是。
我怎么就是这样的人?是命中注定?我怎么就能遇到那样的人?是我太迁就?
人生,真是太不平等了。
李敖说,人生本就不平等。譬如,我觉得有一种人生态度是我们可以避免的 : 抱怨。你会抱怨是因为心中有不平,觉得人生遭遇了不平等。其实抱怨大可不必,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不平等是一种正常现象,在不平等里追寻自己的前途、实现自己的价值,倒是有意义的。
如此看来,心怀不平毫无意义。
君子动口不动手,绅士动拳头,小人动刀子。如此看来,我不是绅士,不是小人,也不是君子。
那我是什么?在“君子”前面加上两个字: 冒牌。充其量是个冒牌货,我是一个冒牌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