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工作和家庭都很忙,所以没有潜心下来看书,落下了很多,今天补补前面的。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栽树的人必须培养树根,修德的人必须修养心性。要使树木长高,必须开始时就裁去多余的枝。要使德性盛隆,必须在开始学习时就除去对外物的喜好。如喜爱诗文,精神就会逐渐倾注在诗文上。其他诸多爱好都是如此。”
先生此话深以为然,我是做儿童乐器和舞蹈培训的,见多了当代家长培养孩子的方式。我店里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才7岁,孩子不笨,还算聪明,除了学校本科以外,还报着绘画课、游泳课、舞蹈课、钢琴课和尤克里里课,家长还想给她报一个跆拳道课。我就问家长,孩子这么小的年龄,能学的过来吗?!家长说想让孩子都学学,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什么都学,但什么都学不好,在我这往往是孩子只报一个钢琴学科的孩子往往是最出成绩,因为孩子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这个爱好特长上。正应了先生“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梁日孚问:“居敬、穷理是两事,先生以为一事,何如?”
先生答“天地间只此一事,安有两事?”圣人只有一算,常人为什么会有千算?这都是由于心地境界的不同。圣人的心地中存养着天理,天理中包涵了天地万物的本体;常人心地常起杂念,念头杂芜,事理自然出现了差异。
201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