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这首歌,便觉惊艳。
从音乐开始时,并无前奏,悠然间,突响起男声雄厚,更显空旷寂寥以及震慑和惊艳。
恰如本在平地,忽地站在最高峰,俯视一看,一片万紫千红总是春气象,原来竟是如此。猝不及防,没有防备,歌声就这样飘进心里。
起初,在听到副歌之前。
原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以为ta是下面所说的冰冷的前者。
男声音色雄壮,带有一些些淡漠、叹气和感慨,唱出了一个观众的感受,一个以鉴赏为目的的听故事的观众的感受。
观众的视角各不相同。
有以鉴赏艺术为目的置身事外的“冷漠”的观众,哪怕的确带有对故事的一些许感慨或者怜惜,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鉴赏。是从人物形象、感情基调、故事情节等去分析。
还有完全沉浸在故事中的观众,全身心的去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感情,把自己代入主角们去爱,去恨,从而进行更高境界的鉴赏和分析。或者,不需要分析鉴赏,ta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美丽和动人之处,只需要,静静体会这个故事带来的艺术效果。
每首歌背后都应该是这样的,它背后有无数个故事,或是离别的感伤,或是失恋的绝望,或是涅槃重生后的蜕变,等等。一千个听众背后就有一千个故事。歌手把ta以为的心中的歌词描述的故事唱给听众听,传达给心中有故事的人。
唱到副歌也就是高潮部分的时候“雨纷纷……”歌声再结合着伴奏有种繁华仍在的感觉,繁华及代表着入世而归,我个人认为这是表明主角还念着旧情。
歌手唱到这儿的时候,感觉他已经把自己代入主角了。他诠释出了挽留、遗憾和留恋。
再评价歌词,感觉歌词尺度把握得刚刚好,既不太过于堆砌华丽词藻给人以空洞物的感觉又太大白话。缺陷可能就是意境显得不太统一,但这可能也是一项优势,因为给听众留下了一份想象的空间。个人认为这是方文山先生写得最好的一首词。
从伴奏中入手,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听jam的歌。jam的唱调像是一个思绪万千的女孩子在轻语呢喃,这得益于她独特的音色和唱腔咬字,更妙的是配上伴奏吉他带给我一种悠远和清冷的境界,听了她的歌才明白什么是悠远。然后我就联想到《烟花易冷》这首歌应该只用一种乐器伴奏,不会是钢琴,钢琴的音色带不了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这种乐器要么是吉他,要么是琵琶,要么是古筝等。(从音色上考虑)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歌词中入手,了解过故事背景的都应该知道,这首歌是一个关于女子惨遭丈夫背叛,决意修发为尼的故事,尼姑本是世外高人的代表之一既然是超脱于世外,那么应该是唱出淡漠、清冷等感觉。
而林志炫倒是唱出了一种留恋红尘情爱的感觉,或者说他唱出来的才更加贴近故事。因为世外高人太少了,能够真正做到断情绝爱的,也委实不容易,凡人会犹豫,会徘徊。就像《在一起》中倪妮演的那个医生,大家也都只是平凡人而已。
有人说,这首歌适合剪辑《红楼梦》视频。我表示同意。
从题目中入手,烟花本是转瞬即逝之物,可能象征着荣华富贵,可能象征着世间的情情爱爱,但什么名利等都是空的,譬如四大家族轰然倒势,烟花易冷,繁华易势,什么都会变。
冷和热本是对立,但却可以交融。
冷是什么呢?冷是超脱于世外的淡漠和清冷,是孤傲乖僻,譬如妙玉和黛玉和贾宝玉,游离于世俗眼光之外,尽性而活,这是冷,世外之冷。“世外仙株寂寞林”,她们三人的心一直活在世外,哪怕深居世内。
热是什么呢,热是繁华也是世俗,是俗世里人类价值观的普遍审美标准,是规规矩矩按部就班,譬如薛宝钗,一直是按照当时封建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而活,哪怕是无意识地靠拢,她终究也只是做了回封建时代审美意识被束缚的傀儡。于是她眼睁睁地看着四大家族倒去,却无能为力。
这首曲子应该是冷,连歌词描述的意境也是冷的,譬如“梦偏冷”、“断了谁的魂”和“雨纷纷”等词。
《红楼梦》讲的就是一个很冰冷的故事,和这首曲子的确很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