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书,以前经常是电子书看到眼睛酸痛,后来改成看纸制书,更是觉得看书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在随身的包里长期会放着一本书,即使早上的时候知道一整天有满满的安排,可能没有时间去看,那也得带着,不然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很恐慌。
至于放了什么类型的书,也是说不准的,有的时候是散文,有的时候是干货书,有的时候就放上一本诗词,大部分情况是一本文学作品或是历史类的。
看纸制书这个习惯养成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一年,却也陆续读了几十本了。自己觉得没什么,在身边朋友的眼中反而成了一个榜样,甚至老公都拿出去炫耀,导致他的一些同事会来问我,并推荐一些初期可以读得下去的书。
因为喜欢,我并不觉得这个习惯的养成有什么困难,但是回头看一看这些年读过的书,从电子版的仙侠、穿越、宫斗,到纸制版的文学、史实、传纪、理论干货,确实有了一些改变和提升。而且越看高质量的文字,越能发现书籍的重要性,兴趣也就越来越大了。
我想通过我看书的历程做一个分享。
1 能够看进去
高中的时候,有一种口袋书很是流行。顾名思义跟手掌差不多大,能够装进口袋里,非常方便上课偷看。那种书大部分都是言情小说,校门口的书店就有租借的,一本一个故事,有时候一天能看上好几本。
本来应该学习的时间拿来看言情小说,成绩能不下滑的都是天才,我肯定不是天才,所以成绩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但是很奇怪,我不并后悔那段影响学习的日子,反而觉得我对阅读兴趣的养成就是那段时间里瞎看书看出来的。不过,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兴趣真的不提倡。
因为喜欢上了课外读物,就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第一本正经八百看的书就是朋友推荐的《穆斯林的葬礼》,看的我的眼泪哗哗的。然后就是《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等等。后来发现拿出初中时代怎么也读不下去的《红楼梦》时,我就像被吸尘器盯住的灰尘一样,不由自主地就陷进去了,那真是一个很奇妙的感觉。
现在,我的书单里又加上了一年以前我根本读不下去的干货类的书,虽然不能像读小说一样一口气读完,但是能够有规划的分章节的看下去了,这又是一个进步。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也是非常想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想放下手机拿起一本纸制书来陶冶自己。但是没过多久就对我说,不行,我不是读书的料。我看了一下,她一下子买了十本书,全是干货类,每本书翻上一两页就放在那里了,给自己的总结是:我不适合读书。我说,只读这些书,我也读不下去。
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就讲到过孩子阅读的培养,她会给孩子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看《还珠格格》,看一切孩子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待接触的多了,阅读成为一个兴趣之后,自然就会有更好的选择和倾向了。
其实,一个人读书兴趣的培养是不分年龄的,不管哪个年龄段,读书的第一步都是一定要读进去,能让自己找到读书的乐趣,而不是逼迫自己有吸收知识。
2 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加入质量
大学期间我疯狂的迷上了仙侠玄幻的小说,一有时间就抱着手机看《诛仙》、《星辰变》、《神墓》等等一堆的作品。上课时也看,睡觉之前也看。眼镜度数的疯长就是那段时间看手机造成的。
那段时间让我觉得有些遗憾,遗憾的并不是书的选择,因为这类书也非常有意思,作者的文笔和思路也让我叹服。遗憾的是我的一成不变,浪费了大学图书馆这个宝库。如果时间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读那些玄幻的小说,因为我知道,那个时候的自己是真的喜欢。但是同时,我会加入一些文学作品和一些跟自己所学有关的专业性书籍。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能够触摸到我们心灵的还是有质量的文字。高中时期我就已经接触文学作品了,大学期间反而没能坚持住,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看的,没有选择自己应该看的。
当阅读能够成为一种习惯,就应该在原本的喜好里加入一些质量了。并不是说放弃些自己喜欢读的类型书,或者跟风抵制别人眼中没营养的文字,只是在自己喜欢读书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肥料。
最近我购入了一些水清亦有鱼老师推荐的一些干货书,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以我目前的阅读量应该很好读进去。但是,我错了,看着看着我就发现自己在逼迫自己。我马上跳出了这个误区,这样下去可能会让我对阅读这件事情本身加上抵触。我选择每天定量的看干货书,只看一个或者两个小的章节,其他的时候去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学类或是历史类书籍。坚持几天下来,我发现效果很好,也越来越发现在书单中加入干货书的重要性。
这就像一株小苗的生长过程。肥料不加不行,不加它不长啊,加的过猛也不行,可能会把小苗烧死。所以,要慢慢的加入,这个过程和程度的拿捏没有说明书,因人而异。
3 坚持才有量到质的改变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同样阅读一份案例,我的速度比一般的人能快上三分之一。很多人问我技巧,我真的说不出来,这不是三天两天的事情,应该是这么多年读了很多书慢慢形成的。
有一个早教机构的老师告诉我,语文考试的阅读量越来越大,一定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不然以后都答不完卷子。先不说考试内容改变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至少能说明多阅读是提高理解能力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也就越快,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年前的时候因为一次和朋友的对话对《史记》有了些兴趣,可是翻看了几页,即使有注释,依然觉得很晦涩难懂读不下去。这个时候,我找了个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办法。我先读了一套《少儿读史记》,非常简单的小故事,又浅显又有意思,因为很好读懂,阅读的速度也非常快。增加了对《史记》的了解之后,兴趣就上来很多,再去读比较晦涩的文字,知道大概的意思了,也就读的下去了。
从阅读想得到些什么?有人说理解力,有人说表达力。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坚持不住,根据自身思考,找一些应对的小方法去继续坚持。坚持住了,就发现不仅是能得到什么,这个过程本事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很多人说读书能够培养气质,三天两天的能培养出来吗?只有慢慢积累,把书中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学识才能有这种气质。所以,想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读下去吧!
4 小结
我要快乐的读下去,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总有一天要看见那个胸中有天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