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呆,这样一个单纯描述状态的词语,有了戏谑的味道。
对那些经常处于傻愣愣的状态,仿佛自带“请勿打扰”结界的,双眼迷离无焦点的人,人们喜欢贴上“就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标签。
人们也试图用发呆来掩饰自己的神游,扼杀一切被别人扣上“拒绝交谈”的帽子的可能性。
发呆,可能太过于常见,所以,当它作为你不小心忽略对方的理由时,就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还有点傻里傻气。
毕竟相比于“对不起,我刚才在接电话,没注意到你”,“对不起,我刚才在发呆,没注意到你”更像是无中生有的借口。
我的一个师妹,就有类似的经历。
她在走路时,特别容易陷入发呆的状态,以致于当有熟人迎面走来时,她十有八九会直接忽略掉,即使是对方喊她,她也会听不见。
每次事后她都会十分不好意思地跟对方解释是因为自己在想事情,没看到他们。
一次两次别人还会相信,但解释的次数多了,对方就开始觉得她在找不是借口的借口。
“有一次,我不小心听到她(师妹的室友)跟别人说我故意孤立她,每次见到她都装作看不见,我真的很委屈。”师妹跟我说,“我真不是故意的,但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我习惯了在路上想事情。”
2.
很多人对发呆是有误解的,他们认为发呆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而喜欢发呆的人,全是一群空想主义者,应该被花样鄙视。
他们觉得发呆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脑子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静息状态,马上行动或许能获取成果,但坐在那里瞎想,是不可能输出什么实质性成果的。
我在的公司里的一位实习生,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位boss。
实习生的工作内容是海报设计,当接到任务时,她习惯先自己思考设计方案。这时候,她总会呆呆地盯着电脑屏幕,看上去像丢了魂似的。boss就看不下去了,一言不合就斥责她:“在发什么呆呢,还不工作!”
“我真的不是在偷懒,他们觉得我在放飞自我,却不知道我在构思着我的设计。手脚的忙碌看得见,大脑里的兵荒马乱又有几个看得见。”实习生向我吐槽。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神经学教授马库斯·赖希勒的研究指出,无论你如何努力做到“心如止水”,你大脑的整体活跃程度最多也就能下降5%左右。
我们的大脑是个天生的工作狂,而发呆对大脑而言只不过是另一种工作方式而已。
事实上,发呆可能是一项极为古老的活动。
科学家们仔细研究过每一种哺乳动物,发现它们都有发呆的习惯,并且它们在发呆的时候,其大脑活动和人类发呆时都高度相似。
发呆,是大脑抵抗无聊的手段。
加拿大心理学家诺曼·道伊奇的研究发现,大脑如果长期缺乏足够多样化的刺激的话甚至有可能会萎缩。因此一旦外界环境无法为大脑提供足够多变的刺激,大脑的“维护”就会受到阻碍,于是我们便感到了无聊,而无聊正是大脑对于刺激不足所发出的的警告。
而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数据显示,在我们发呆的时候,大脑当中负责集中注意力的脑区会沉静下来,而相对的,那些负责回忆、评价以及想象的脑区却会变得格外活跃。
所以说,发呆的意义正是为了战胜无聊。
发呆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脑自己刺激自己的过程——既然外界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新鲜感,那么我就从我的回忆和想象中去“人为”制造出刺激来。
如此看来,发呆其实并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呆滞”状态,那些表面看起来云淡风轻的人,大脑里正万马奔腾着呢。
3.
在我看来,发呆的魅力,除了在于让人拥有进出记忆的任意门,在回忆的刺激下时刻保持鲜活外,还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
在这个私密的空间里,思绪如同没有脚的鸟儿,飞到哪里,哪里就是想象的舞台,创造力可以开始它的表演。
瞅见天边蓬松的一朵云,就想起高考时窗外飘着的心型云;
偶遇路边的小野花,便浮现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的画面;
躺在光影斑驳的树荫下,就想象有位干净的少年在这里安静地看书,翻书的手指修长又白皙……
发呆赋予了大脑足够的资源去把那些碎片化的记忆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模式组装起来,进而可以激发起人无穷无尽的灵感。
我享受每一个灵感迸发的瞬间,它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快感,在这一刻,我仿佛得到了永世的自由。
报书评编辑詹妮弗·舒斯勒写过一篇名为《我们的无聊,我们的自我》的文章,其中提到:无聊历来就是‘创造力、幸福和自我感的源泉’。
在这个私密的空间里,人可以与自己的灵魂促膝长谈,共同燃起那把确定一生守护的火炬,脚下的每一步将会更加沉稳有力。
身边不少朋友说,我是内心强大的人,仿佛没什么事可以让我退缩。仔细想想,我似乎真的有点像他们说的那种人。
一直以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想尽办法地去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我曾经非常狂妄地对上司说,我想做到的就一定会做到。他笑着说,你还真是执着。
确实,不少人说过我执着,但也正是因为我的固执,才让我在生命的前二十几个年头里,未曾遇到过让自己十分后悔的事。
我想,是不断与自己的对话为我只要认定就全力做到的信念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又给了我沉静的力量,就算我再怎么急躁,也不忘要深思熟虑,淡定从容。
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段发呆的时光,好好与灵魂对话,它会告诉你,你心心念念的那片海在哪里,你怎样才能找到那片海。
4.
最后,我想用几句话来表达我对发呆的喜爱之情:
去发呆吧,像再也没什么可在意的了一样;
去发呆吧,像还有大把时光可浪费一样;
去发呆吧,像不需要任何人同行一样;
去发呆吧,像这是最后一次发呆了一样。
发呆,不死不灭。
-end-
图 | 插画师 Viltė Žumbakyt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