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刚刚搬家,房租5300/月。在这房子里睡懒觉都感觉浪费钱,何况冥想。
有段时间,我也曾享受冥想的状态,尤其在早晨醒来时——迷迷糊糊,心无外物——没有工作如山的压力与疲惫,也没有经营感情的无力与烦恼。让自己的神思从百会穴悠悠散出去,在头顶和天花板之间慢慢氤氲,时间久了,甚至能恍惚体会到空气的流动,仿佛轻柔的海浪拍打在身上。
很舒服,很自在。
但也很难坚持。
02
因为往往一转念间,烦恼就又开始像失控的卡丁车,在脑海里横冲直撞。
我能感觉到自己嘴角的弧度,从微微上扬到沮丧下垂。
静下来,哪有那么简单。
听多了大道理,但道理不是真理,总会因人而异。
无数次被人劝告:如果还想去注入新的水,就要先把杯子里的水放空,才能够注入。
所谓的断舍离。
但……很多事情都是连着骨头带着筋。一刀切不断,两刀斩不开,舍不得全部抛弃,也舍不得全部收藏。
所以我每次的冥想,都以失败告终。如同希腊神话里那个推着石头上山,却总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的西西弗斯国王。
03
还是古代好,尤其是宋朝,鱼传尺素,浪漫翩然。最重要的是木有手机。
而现在,太多的资讯、太多的干扰、太多的杂音,很难沉淀心情,认认真真做点事。
前段时间听新华社副社长的专题讲座,说现代人每天要碰150次手机,平均6分半一次。
转述给朋友时,朋友的反应都先是惊讶、质疑,然后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而且……真的会6分半那么久,才碰一次吗?
空气中流动着各种电子信号和wifi波长,所以我的注意力,早已经很难集中了。
04
我冥想不了,但我佩服那些善于冥想的达人。
金庸在《神雕侠侣》里神乎其神地写了这么一段话:
明朝之时,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这是史有明文之事。
我没找到原文,不知道练气是不是冥想的一种状态。
善冥想的高人有许多。比如拜占庭帝国时期,当时的隐士不流行离群索居,而流行“大隐隐于市”。许多人喜欢树一根高柱子,爬到顶端并生活在上面。
这些人被称为“高柱修士”,受人尊崇。据说有一位叫做Simeon的隐士,在柱子上生活了足足37年。
05
不过,也不必非要学这些人。冥想只是清理自己思绪做法之一罢了。
任何事情,我都不相信只有唯一的解释或通道。
我肯定不是世上唯一对冥想免疫的人,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通过其他方法,寻找自身的安宁。
对我来说,游泳比冥想有效得多。
尤其是屏住呼吸,潜到水底的一分半时间里,耳边和脑海中的杂音都远去,听着交换机传来的似有若无的轰隆声,看着阳光穿越水面,在泳池底部交织出耀眼的色彩。
那向来是我最愉快的时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