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随着支教教师的来临,李铁人不知道,他离梦想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看着日渐衰败的村落和不断汇入城市里买房的村民。李铁人不理解国家政策说的农村城镇化是个啥意思,都进城了,这地谁来种,农民吃粮还自己去买?农民进城指啥养活一家子呢?看着青壮劳动力都往大城市跑,到那里去挣钱,他就慌。可怜这一村老的老,小的小。
李铁人不懂,为啥年青人都跑到发达地区去了。他不知道经济是城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他想,这周边如果能挣到钱,年青人就不跑了,村子就富裕活跃了,孩子就有人管了。
他又背着手在村子里边转悠边思考着他的人生哲学。不知不觉就转到了学校。
两个年青、时尚的老师带给孩子们许多的新奇的想法,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李铁人走到了丁佳宁的教室窗外。丁佳宁洪亮的声音传来。
“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你们将来都想干什么,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开个凉皮店儿。”
“去深圳打工。”
“当个老板。”
……教室里热闹非凡,孩子们的回答也五花八门。李铁人觉得很有意思就一直默默地站在窗外听。
“有没有人知道袁隆平爷爷?”
“科学家?发明啥的?”底下窃窃私语。没有人回答。
“水稻之父啊!”李铁人着急了在窗外喊道,“那可是过去能让咱吃饱肚子的救世主啊!”
紧跟着他便转到了教室,坐在了最后一排的空位上。他恼恨这些娃的无知。
“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各行各业也都有发展的机会。我们这里过去的苹果是秦冠、红五星,现在是红富士。过去很少能吃到葡萄,现在咱们西安的葡萄研究所也研发出了新品种户太八号……”
葡萄新品种“户太八号”像一个烙印一样刻在了李铁人的脑子里。看着村里荒芜的土地,他想到了能不能也种植些经济作物。
放学后,李铁人去找了丁佳宁老师,他想知道多一点关于户太八号的信息。也想和这对思维活跃的年青人探讨一下村子怎么能活下去。
“村长你咋想起来要了解这个呢?”两个年青人都不约而同地问道。
“不瞒你们说,想给村里头找点活路,不然来上学的娃越来越少了。”李铁人道。
“你还真是问对人了,我家就是户县的,我们那里早就种植这种葡萄了。个大、甜,好吃。”丁佳宁自豪地说道。
“那你看我们村能种不。”李铁人眼巴巴地瞅着丁佳宁。
“村长,那我可不知道。不过我可以找到研究所和种植园的电话,咱们可以具体咨询一下。”
有了丁佳宁他们的帮助,李铁人对于外面世界的了解日新月异。他又像当初的那个铁人一样,积极地联系村里有想法的村民一起跑研究所,送当地土质、水质去化验,跑户县去参观、取样。很幸运秦岭北这边的土质条件很适合户太八号的生长。这一通折腾就要过年了。他们几家有想法的村民准备买秧苗率先种植户太八号葡萄为此他们联合请了有经验的师傅。
李铁人和几个老村民选地、施肥、挖沟做畦,进行翻整晾晒搭建支架。为了保险起见,李铁人他们特意选了植树节前后暖和的一天种下了秧苗。
这以后李铁人就像种在了葡萄园了一样,天天看着葡萄的生长,每一株他都能叫上名字。夏天,葡萄的叶子长得更茂盛了,郁郁葱葱的,把整个葡萄架遮得严严实实的,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凉棚。李铁人的心情也像这葡萄叶一样生机勃勃的。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李铁人他们又忙着冬剪、清园、在土开始上冻前还给土灌越一次冬水,每天晚上盯着天气预报,祈祷着太阳天。晾晒几天后赶紧将植株埋土防寒。村里的人都打趣他养护这些苗比养自己的孙子还精细。
可不是吗,葡萄的生长承载着李铁人和全村人的希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