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脑海里老闪过这两个字。那天先生问我:“你知道你T恤上的英语单词是什么意思吗?”,我说:“没留意”。这件T恤是临出国前想起在美国大多数人平常都是穿T恤,我的衣柜里基本是裙装和适合运动的快干衣,就匆匆忙忙买了一件。
我仔细看了一下T恤上的单词distance.n. 距离;远方;疏远;间隔。无意间选择的T恤,竟暴露了自己的内心。
或许从小家人言语上的注入,行为上细致如微的指导。周围成人的信念系统风暴式灌输,选择了被动吸收。无意间被许多限制性信念捆绑,潜意识制约着成年后许多行为。随着多年的成长,重新认识自己,才明白这些奥秘。
我对于距离犹为看重。我渴望一份真正自由的生活。长大后远嫁他乡。 每一个成长的女孩嫁出家门的那一瞬间,其实我们的生活从此便与父母无关。那么你小家的生活才能自己负起全责,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每一年,我们有三家会小聚一次。男人们谈时政,女人们谈家庭生活。我和Y都认为W很幸运,没有我们曾经的经历。她学业、工作都很顺利,亲人们也很好。W说:“从小我的性格就很倔强,只要我认定的事,我一定会坚持追寻。结婚生子定居他乡。我们一家三口回自己父母家,一直住在酒店”。当时听了我很惊诧。回父母家住在外面,对于自己却很难想象。我们三人谈很深入的话题,大家互相坦诚相待。我知道她一直在一边深切的关照自己,从不显山露水,却细雨润无声。
她一直特别顺。大学考的军医大,工作了分配在沿海g市军校当老师。工作三年,博士读完,产假也休完。转业到市里极好的单位管理职位、高薪。当年的她让自己只能仰望。后来怀第二个孩子,辞职了。全家去了国外。6年后回国定居。先生事业越来越好,她安心做家庭主妇。陪伴孩子,自己上兴趣班。住千万豪宅,开百万名车,低调随和,无半点张狂。人生精彩,宠辱不惊。亲自为我们下厨,照顾孩子们。如大姐姐般朴实、温暖。聊到各自的成长,她说:“我们现在也在父母家旁买了房子,平常父母住顺便帮忙看房,回家时大家一起住”。我为她的变化而开心。她说:“每一次遇到什么,我都能凭自己的力量走出来”。“我常常会静静地看着自己站在身旁,不管生命中来什么,哪怕是疾病,我都面对”。听她一席话,那一刻依然让我仰望。这个非凡的女子,活得如此清醒。胸藏大智慧、大格局。夫妻间财富完全自由,已丝毫不足为奇。
哪怕是父母,彼此间也有适度的距离。
所有你要改变现实的状态,你就得砸碎过去所有制约你的信念,注入新吸入的营养。不管任何人告诉你什么,你都坚定朝向你的灵魂渴望的方向。那么你的生活就能彻底改变。
真正改变一个人的信念,需要10-20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寻求心灵的成长。40-60年代的知识分子家庭,极度控制型的家长,日复一日灌输很多道理给孩子。孩子长大了,用常人的眼光看,要么极度成功,要么极度平庸。远远不能超越上一代。上一辈所注入的思想已深深禁锢着孩子的行为。想要改变只有成长。
我们身体每7年进行一次大的修复,信念的改变却需要借助众多媒介或一些事件。第一.打开觉知,提升觉察力。重视身体的感觉和身体发出的信号。对家居环境、物品有感觉,对大自然的环境有觉察。第二.自我的重新认知。改变信念是成长的起点也是终点。一旦回归自己,我们就踏上了一条真实的人生之路。第三.发生突发事件,内心世界塌陷,重建心灵。重建内心世界,即重建人生。
给自己适度的空间,与外界保持一定距离,成了我的习惯。那是让自己觉得舒适的心灵距离。我称为一步的距离。
美国人对距离犹为重视,每幢楼外观各异,每一个起居室均带一个洗浴室和一个小隔间。主卧里5个一6个间隔,其中包含男、女更衣室。距离,却是界限的前提。
许多传统家庭,家庭成员把每个房间都当成了自己的房间,随便进出。随便拿对方的东西使用。
我对于界限同样重视。
家具的摆放,与墙壁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物品与物品之间,有适当的松动;让物品可以呼吸。后来观察到五星级酒店的装饰品展示架,诺大的架子,只有几个展品。物品似乎也要飞翔起来一样。
许多时候,对于人情,已放下许多。不讨好,少闲聊。彼此不近不远,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个距离,让自己陶醉于大自然,醉心于创造一切美好。身体的距离似乎远了,而心的距离近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同居一室,心却遥远。何不走出去,把心找回来。我一下理解了,为什么曾那么坚定地走出去成长。你想给自己新的营养,你想看看自己圈子以外的人在怎么活。找到自己的心灵空间,小小天地,肆意精彩。原来灵魂与共的人才能走进来。
喔,这一步的距离原来是独留给自己享受的,你想把自己酿造的一切美好,自然的呈现出来,以自然之爱护守心灵的家园。
距离,让我们贴近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