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号称让国人等待了12年之久的“良心之作”上映了。褒贬不一。
坦白说这年头看到各种“良心之作”的标题,我多是怀着敬畏之心绕道而行的。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扔进与“不赞不是人,不转死全家”相似的境地里去。有人说好,有人说烂,最简单的办法是自己去看,今天我们就不谈论它。
然而,这部动画让我有机会重新回问自己这个问题:什么样的动画才真正称得上是“良心之作”?
记得小时候每当老妈捎回来《每周广播电视报》和《有线电视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每天播的动画都用红线划出来,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一旦看到那几个熟悉的片头广告,我又会捉急地反复上洗手间,生怕错过哪怕一秒钟的动画片头。
又一次,我得说我们80后是幸运的了。当时,动画大王日本和咱国家正处蜜月期,日本人选出他们动画精品中的精品,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一部分。而90年代初,日本动画漫画业的又正处于一个至今无法企及的巅峰。这使我们在十岁左右就接触到了无数日本动画中的大神级的作品。
比如说:当时CCTV2暑假播过好几次的《阿尔卑斯山下的少女海蒂》几乎算得上是宫崎骏和高畑勋的处女作我会告诉你吗?
再比如,《蓝宝石之谜》的导演是大痞子庵野秀明你又可曾知道?
全套制作班底几乎和EVA一模一样,娜迪亚根本就是晒黑了的凌波丽……
当然EVA 2000年前后电视上也播了,只不过改名《天鹰战士》,还配唱了神一样的主题曲(估计又让大家回想起那魔性的歌声了,在下实在抱歉)
今天我想说的也不是它们(不好意思前戏实在是长了点)……我想说的是两部OVA。
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原创动画录影带。OVA一般通过录像带,碟片,或者小剧场发行,但凡OVA的作品,单集成本比TV动画高一点,剧集比TV短一点,烂尾的可能性低一点,自然出精品的概率也高一些。有那么些极个别,最终成为神作。我要说的就是这其中的两部神作:
罗德岛战记
原作是水野良的长篇小说,前8集的内容取材自《罗德岛战记》第一卷《灰色的魔女》,后5集取材自第三卷《火龙山的魔龙》,限于OVA的篇幅,将它们拼接起来。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受到了《指环王》的影响,托尔金毕竟是奇幻世界的开山之宗。但这部龙与地下城风格的动画却又成了之后所有奇幻类动漫作品的鼻祖。
看看这张片头截图:盗贼、牧师、矮人战士、圣骑士、精灵德鲁伊、法师,职业配置完美的副本小分队;后面立着的蓝龙、红龙、黑龙、青铜龙还有绿龙,是不是连《魔兽世界》都得叫爹?要知道这可是1990年。
安·兰德看来,一个好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一旦所有人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就能塑造出一个“更好”的社会。在我看来所谓“良心之作”,无非也是一群技能高超的人,在某一部作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除了剧本来自水野良的整一套小说,它的人设和作画监督是大名鼎鼎的结城信辉,他的履历可自行百度,名作无数。他的才华,只消看这些原画稿就能领略。
萩田光雄,《风之谷娜乌西卡》的音乐原创之一,他为《罗》创作了几乎整一部交响,现在再听这些曲子,依旧十分经典,虾米就有全套OST。主题曲来自日本音乐界的奇女子新居昭乃,她创作了一首几乎是动画史上最好听的主题曲——《炎与永远》
千禧年来临,成本高昂,费时费力的手绘动画逐渐被电脑创作所取代。从此,动画作品的画面丢失了细节,甚至线条粗细最自然的变化。当我重新翻出《罗德岛战记》,不由惊叹于手绘画面的质感。追求效率,却丢了“匠心”,我认为这也是日本动画再也回不到90年代高度的原因之一。2013年恰逢《罗》小说出版25周年,角川书店特意将当时的动画胶片做了数码化修复处理,终于可以让我们得以用高分辨率再来重温这部作品。
截屏不是海报,13集动画片,每一帧都是如此水准
就像这次大家意识到的那样,徒有画风好的作品,是称不上“神作”的。对于《罗德岛战记》而言,黑色骑士阿修拉的登场于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这是年幼的我第一次在动画片中喜欢上反面角色。这个亦正亦邪的骑士作为黑暗国王之左右手,最终在内心的矛盾挣扎中助了主人公帕恩一臂之力。然而当整个剧情告一段落,最后一集尾声留下了这样的旁白:
《魔兽世界》电影还在影院播着呢,其中有一句看似最有哲理的台词:“光明源于黑暗,黑暗涌现光明”。对不起,再次领先你25年。“只要有光明的地方,就会在你身后投下黑色的影子”,作为一个十岁的孩子,这句话对我的震撼太大了。我记住了它,人生中第一次从“好人”、“坏人”的二元价值观中走了出来,就此长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1集和第6集的CAST中,我居然找到了“上海朝阳动画”!所谓的“仕上”其实就是上色工作。网上有当时参与《罗》相关工作的朋友留言说:很可惜,上海朝阳动画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当年的员工也已经各奔东西,但是那些年的日子依旧让人怀念。其实当年我们参与的工作并不止这两集,但是出现在CAST上只有这区区两次。从区区上色到现在能够独立制作商业作品,从日本人外包给我们到我们发包给韩国人,这25年来中国动画的进步还是有目共睹,但在我看来,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条路的路牌上,写着“价值观”。
浪客剑心·追忆篇
写到这里的时候,坦白说我内心活动有点复杂。如何来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总是一个莫大的挑战,总感觉下笔无力,无论如何描述都比不上原作。要是丢下一句“不要二手货,读任何评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大家自己去看吧!“这样似乎又未免太不负责任。
这部OVA一共只有4集,分别对应春,夏,秋,冬。
在电视版的《浪客剑心》里,剑客绯村剑心是一个性格开朗呆萌的浪人,脸上有一道十字伤痕,用一把逆刃剑,只伤人,不杀生。追忆篇,顾名思义,说的是绯村剑心被人称作“拔刀斋”时的往事,尤其是十字伤的来历。然而更不如说,这是追忆与雪代巴的往事。
好的文艺作品之关键,在于制造矛盾与冲突,并最终消解它们。比如宫崎骏,他所有作品中的矛盾无外乎有三:
我与天空:我生活在陆地,却想要飞翔。
女性与坚强:天性柔弱,却担负更大的责任。
人类与环境:人类要生存,却破坏环境。
幕末乱世,维新派刺客绯村剑心自诩“替天行道”,杀人如麻。执行刺杀任务时,顺便杀死了一名侍卫:雪代巴青梅竹马的未婚夫清里。而清里因为对雪代巴的执念所带来的求生意志,死前拼尽全力在剑心脸上留下了一道伤痕,从此无法愈合。雪代巴想为未婚夫复仇而去接近剑心,却最终爱上了他。两人还佯装夫妻,在山中隐居采药以避祸乱……所以在追忆篇中,一切的矛盾都是围绕雪代巴的心理活动展开的,贯穿始终的唯一悬念就是雪代巴如何得以消解这对矛盾。于是才有了雪地里的最后一幕,弥留之际的巴握着小刀,在剑心的脸上留下了另一道伤痕。
“对……不……起,夫……君……”
这是雪代巴的遗言。这句话,既是对清里说的:对不起,夫君。没法帮你报仇了;同时也是对剑心说的:对不起,夫君。虽然爱你却没法与你相伴。而这轻轻的一刀,就这样偎依在清里留下的伤痕旁,巴用这种方式和清里永远在一起,消解了清里的执念;也是这轻轻一刀,意味着对剑心的原谅,解开了剑心的心结,脸上的伤和心中的痛,就此终于得以愈合。行至尾声时,春夏秋冬既成往事,雪后初霁春光乍现。一切心绪,就此被封印在那十字伤里。
从来没有这样一部作品,矛盾与情感,这样杂糅在一起,乱如麻,看似不可解;却又如此精巧地消弭。这一刀看似轻易,却着实让人心情沉重。每每回顾这一幕,我都会难以自已。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写到苏弗皮尔说的那句话:艺之小者悦人耳目,艺之大者震撼人心。追忆篇的最后一幕,实乃艺之大者。
这段MAD剪得实在美好。Jojoanna@Bilibili
陈丹青曾说:美剧就是21世纪的长篇小说。我想陈先生或许实在不至于放下身段去看一些动画,不然也许可能会有新的见解。在我看来,有如浪客剑心追忆篇这样的人间悲喜剧,某些方面或许并不逊于莎士比亚。而正是陪伴我们童年的这些杰出动画,才有了我们心中的“国产动画梦”。满心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自己也能制作出可以与之比肩的作品。
所以,当《大·鱼》即使祭出“情怀”,也不得不面对铺天盖地的“一星”的时候,也请理解,有时候并不是我们过于苛刻,只是我们的起点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