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阅读训练营第六期】第13天
《窗边的小豆豆》P1-60
小豆豆爱听相声一类的节目,并且受那些说话方式的影响。有一次家里来的客人给小豆豆带来了礼物,小豆豆接过礼物,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对客人说:“娘啊,这家伙,还挺够哥儿们的!”
以后爸爸妈妈就不让小豆豆再听这一类节目了,小豆豆只能趁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听,并且时常因为有趣的内容哈哈大笑,大人们会觉得小孩子怎么会能听得懂那么难的话呢。但是实际上,小孩子不管看上去有多么小,对真正有趣的东西,是绝对能够听懂的。
那天,看《世说新语》,说王戎的媳妇儿有趣,称王戎总说“卿”,王戎说这样叫不合礼法,应该叫“君”。他媳妇撒娇说:“我就喜欢叫你卿卿啊,我不叫你卿卿,谁叫你卿卿呢?”王戎宠媳妇儿,就随她怎么叫了,这就是成语“卿卿我我”的来历。
我边看边笑,邓科好奇,要我讲给他听,我撇撇嘴,翻了他一下白眼:听得懂吗?他“哼”了一下:你嫌麻烦,不想给我讲吧!我大怒,好小子,你妈我是这样的人吗?我叽里咕噜地给他讲了一遍,他听后居然也笑了,说:这谁听不懂啊!
我当时还感慨现在的孩子早熟。今天看来,不是现在的孩子早熟,而是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比我们大人想的聪慧啊,是我们低估了这些熊孩子们的智商啊。
【21天阅读训练营第六期】第12天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P180-21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关于解放儿童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使其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我对第二条特别有感触,第二条是: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们总认为小孩子太小,什么都不会,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动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小看了孩子。
有一年,我家的窗纱坏了,拿去修,需要先把窗框边凹槽里的东西用锥子挖出来,我挖了一会儿,太难弄了,急的我满头大汗,二宝好奇(那时五岁半),拿过锥子“噌噌噌地”挖了起来,一会就挖了好长,麻利的令我和修窗户的师傅目瞪口呆。所以,放手让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情吧,这样,他们高兴,咱们也能乐的清闲不是吗?
【21天阅读训练营第六期】第17天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P210-240
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词儿,也许就是“听话”二字了。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就是淘气的孩子是不好的。因此,他们在父母或老师的要求下,不得不努力做个听话孩子。
但是从现代教育的眼光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听话”——这一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庭语言。所谓“听话”儿童,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不敢提出来,为了讨人喜欢,更不敢与长辈争论。这样过分强调孩子“听话”,容易使孩子有奴性,丧失独立性,对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对邪恶势力不敢抗争,以至于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
这样一看,确实是问题,我是个有点强势的妈妈,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脾气暴躁,骂过也打过。有时候也反思,怕因为管孩子管的太严,把孩子的性格都管没了。当妈妈真难,管的松了,怕孩子骄矜;管的严了,又怕影响个性的发展。这个度真的不好掌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