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微调
我读硕士的学校有两个计算机项目,一个是研究导向的(类似国内的学硕),一个是更偏重实践的需要去工业界做应用研究(和国内的专硕有点像)。因为两个项目招的人都不算多,所以入学仪式是放在一起的。
参加入学仪式时,大家都很热情的周围的同学攀谈,但其中有一幕场景当时令我很不愉快。大概就是某国内名校计算机系的同学,在得知我们是专硕后,就露出一副高人一等的表情,迅速结束了对谈。
无独有偶,研究生时上了一门研究导向的课,叫「人机交互」,主要以做科研项目为主。当时那门课的教授也调侃式的表达了对我们项目的轻视,觉得我们背景不够,会听不懂他的内容,更别提做研究发文章了。
所以按照套路,故事的转折应该是「我们因为研究能力出众令老师惊叹,并被挽留读博,扬眉吐气」。但真相是残酷的,我们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按照设定的去实习、毕业,再去工作,(再)没碰过科研。
但现实却总是更有意思。在毕业一年多后,那门课的助教大哥联系我们,说项目做的不错,问愿不愿意把项目拓展成一项研究,写成论文。历经几次投稿拒稿后,那个课程项目终于在结课快两年后成了一篇顶会短文。虽然那位教授并不会知道这些,虽然也只是一篇短文,但那时我觉得心里还是长舒了一口气,似乎什么东西被移开了。
所以绕了这么一大圈,我其实只是想说:「往往并不是我们不行,而只是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行程与节奏」。今天的你或许还不行,明天的你或许还是不行,但或许在某个瞬间,你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节奏。我们身边有太多“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人,当然也不乏大器晚成的人。你能进入清华,已经证明了你有相当的实力。现在你最需要做的有两点,一是给自己时间,先停下来。我们必须先停下来才能调整呼吸的节奏,才能跑更远。二是趁着这个机会认认真真的对自己进行剖析,明白自己的能力范围边界在哪里,这会决定你敢果断转行还是给自己更多时间。或许这篇文章「有没有对大一新生的建议?」能给你一点启示。
我现在再想起那位同学和那位教授,以及当年的那种被冒犯不快感,似乎觉得它们曾经都存在过,但都已经成了无足轻重的小事。所以伤害、愤怒、压力等各种负面情绪是真实存在的,或至少是存在过的,它们并不会随着你“变强了”而消失。只是像愈合的伤疤一样,虽然摸着也不疼了,但依然在那里。我倒不会把压力和挫折看的太负面,阶段性的面临困境会让我们有更好的「现实感」,能更加机敏的调整策略,长远看未必是坏事。
很多年以后你还会想起曾怀疑过自己的那天,就像那些我也很难忘掉那些被轻视的时刻。或许那时你已经是个顶尖的程序员,造了无数家喻户晓的轮子,或是写出了新一代的操作系统内核。但直到那个瞬间你依然会想起这一切,「因为过去了不代表没发生过,只是过去了而已」。
一切正在发生,一切也终会过去。所以,请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