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天涯上看到一位中年大叔的帖子:
“因为眼睁睁的看着同事被解雇”彻夜无眠,觉得“价值观受到颠覆:原以为好好读书、努力工作、与人为善就有好的未来。不是,完全不是这样的。”
“心理压抑的透不过气来,很久没有这样了。”
“人到中年失去饭碗是很恐怖的事情,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一个稳定工作来支撑。”
“虽然不至于饿不死,但是真的很恐惧,恐惧会不会哪一天重蹈我同事的覆辙。”
如果设身处地站在这位大叔的位置想一想,确实会被震惊到:人到中年,上有老人年逾八十,下有小儿嗷嗷待哺,但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失业了,整个家庭可能将无法正常运转。可怕的是这仅仅只是第一步。由于年纪大了,而自己又没什么过人的本事,再就业会变得很困难。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一想:事情发展到了今天这一步,早些时候在干些什么呢?也许几年前就已经有这个苗头,但为何非要等到事到临头才开始惊慌失措?
没过几分钟,又看到一个某刚参加工作青年的帖子“特别享受事业单位带来的安全感:每个月旱涝保收,六七千块钱,国家养着,有保障,农村出来的,要求不高”。
或许在很多年前,上面的那位大叔也是这么想的:享受单位带来的安全感,享受人生。
这种想法本没有错,追求轻松快乐的人生是每个人天性所使。很多老一辈的人一辈子确实是这么过的,也过的不错,所以他们会以自身为榜样教育我们:找工作要找“铁饭碗”。
但问题在于,他们能这样过一辈子,你可以吗?
1,保持忧患意识
事实上,情况已经开始悄悄的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那个时代。现在的事业单位和国企,也不是上个世纪的那个状态。
尤其是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已经是这五年整治关门的重点。
你以为在单位不求上进、轻轻松松的,每天可以活得最简单快乐,像这样过一辈子?
一旦遇到改革,这种人是首当其冲被下岗的对象。当你选择不求上进、混吃等死的时候,就不能抱怨今天这个局面。
你以为读个好大学,考个好证书,任劳任怨的干活,一定就是稳当的?
当单位倒掉的时候,覆巢之下无完卵。
你认为单位有保障,可以养你一辈子,然而你每天没什么工作量,过的很轻松,可是单位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单位为什么会养你一辈子?
不关心大势的发展,不与时俱进,是不少悲情故事的根源。但大部分人,仍旧一边笑着刻舟求剑的故事,一边亲自做着刻舟求剑的事情。
如果一直这么混下去,等到中年以后如果公司裁员,你是否有勇气和技能再去市场上找工作?
春天就要开始准备冬天过冬的粮食,这个是连动物都知道的事。保持适度的忧患意识,是在危机四伏的丛林里活下去的关键。
2,识别自己的处境
单位倒闭或下岗不是突然的事,很早就会有感觉,需要提早给自己安排后路。
其实,日常工作中,在单位考察你的时候,你也应该不断考察单位。能否有好的未来取决于你能创造多大的价值以及对信息量的掌握情况,而不仅仅是好好读书、努力工作、与人为善。
(1)单位是否正在创造价值。
比如,你们单位是做研发的。如果研发能很好的和市场结合起来,那么就是有价值的。如果只是为了发论文,和市场结合不够紧密,或许在未来几百年会有用,但就目前而言其实没太大的价值。
(2)自己干的事情是否有价值。
你在单位里的职位是什么?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还是打杂的?如果自己的岗位,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么谁会为你的劳动买单?
正确的识别自己的处境有利于下一步的行动。
想想如果自己在四五十岁被裁,还可以再做些什么,然后反推到现在该学哪些技能、准备那些后路、现在该存多少钱、有哪些前期投入能先投入,以备以后自已做事能用到。
3,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什么样的人最不容易被裁掉?
是好好读书、努力工作、与人为善的人吗?
显然不是,如果你既不能为单位创造价值,又不是领导器重的对象,而只是与人为善的老好人,那么首先裁掉的就是你,因为裁掉你企业既没有任何心里负担,又不需要因为你的裁员付出过高的代价。
有人说:是和领导关系最好的不容易被裁掉,我身边下岗同事也都是技术标兵。
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单位不呆也罢,因为领导把技术人员也裁掉了,谁来创造价值?缺少了创造价值的人,这个单位迟早会破产的。
技术人员虽然被裁掉了,但因为自己有技术不怕再就业。
在经济好的时候,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过的很好。因为站在风口上,猪也会被吹上天。
但在经济不好的时候,靠任何别人都靠不住,自己过硬的技术才是最靠得住的。只有创造了价值,才会有人肯为你的劳动买单。
有人说,光技术好有什么用,现在经济不好,外面并没有什么岗位。
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岗位一直都有的,就看你有没有能力胜任,没有岗位是最委婉的拒绝。
真正的好技术,应该是处于整个市场的前25%,不只是单位的前25%。
假设某行业有甲、乙、丙三家单位,他们对应的人才级别分别是甲、乙、丙级别。现在行业不景气,三家单位分别都需要裁员25%的人才。三家单位受影响的概率分别是25%么?
没错,甲单位会裁员25%,但如果你是乙单位的老板,你会裁员多少?
25%?
如果我是乙单位的老板,我会裁员50%,是的,50%!
然后用额外被裁掉的25%的乙等人才工资去招收15%被甲单位裁掉的人,因为现在是招收甲等人才最低成本的时候。
同样的,丙单位也会去招甲和乙级别的人才。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丙等级别的人才受到的影响远远大于乙等人才。
甲类人才可能根本不会受到影响,只是换个公司而已。
4,密切关注技术更新
在企业里,还有许多人十几年只干一件事,他们是这方面的顶级专家。
但企业倒闭之后,这些顶级的专家人才也找不到工作。
因为随着市场变化,这种技术已经没有需求。
比如以前流行磁带录音机,后来又到MP3和MP4,现在手机已经集成了所有功能。如果你还是只会磁带录音机技术,那么就被淘汰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是有一门技术就衣食无忧的时代了。
所以做技术也要打开自己封闭的小世界,增加信息来源。
关注哪些技术是将要被淘汰的,哪些技术是最新发展起来的。
活到老,学到老,不只是嘴上说说。
5,更多的信息量
除了技术之外,另一项重要的东西是信息收集与管理。
在企业里面里面最怕的不是下岗而是与社会脱节。
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渠道,即使没有下岗的威胁,只做技术也难以有大的发展。
这就需要在提升技术之外,提升自己的情商,从更多的同事那里了解更多的信息。
但同事愿不愿意把信息分享给你取决于(1)你这个人是否可靠;(2)我们俩人关系好不好。好好读书、努力工作、与人为善目的在于此。
只有了解信息多了,才会知道为什么会裁员、由谁来指定裁员名单、有谁被裁了、与被裁的保持联系。
这样将来当裁到你头上时,是要保住这份工作,还是走出去,都会有更多的选择。
即使最后被裁了,先出去的也会给你很多借鉴和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