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老人,可怜巴巴地跪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他的脖子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字:“ 自幼失明”。
一位诗人走到老人身旁,老人伸手向诗人乞讨。 诗人无奈地说:“我也很穷,但我可以给你点别的东西。”说完,他掏一支出笔,在老人的牌子上另写了一行字。然后离开了。
从那以后,给老人施舍钱财的人一下子变得多了很多。不久,诗人再次来到老人身边。老人问他:“你那天在牌子上写了些什么呀?”诗人笑了笑,念道:“春天就要来了,可我却不能看到它”
诗人一抬头,看见老人的眼眶里包含着晶莹的泪花。
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语言讲述,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看看两句话的区别——“自幼失明”这四个字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写的,看的人很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因为毕竟我们没有这种体验,很难真的感同身受,而且可能会想,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而后面这句“春天就要来了,可我却不能看到它”,我相信每个人看了都会或多或少有所触动,因为它链接到了我们最熟悉的画面和情感体验,在对比中激发了我们心底的共情和善意。
这就是语言蕴含的神奇力量,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场景,就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道歉,而实际上很多的对不起都可以换成谢谢你。这两句话传递的能量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在工作中我看到有的新人向师父请教问题,结束之后可能会说,不好意思耽误了您的时间。这句话其实可以换成:“谢谢师父,我终于明白了,感谢您的指导!”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再比如,我之前在IT公司带项目,有时候客户使用软件遇到了问题联系我,我们查看之后发现不是我们这边的问题,但我们也想办法帮助他解决了困扰,这时候有的人可能会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而我会选择告诉客户实际情况之后,说一句“感谢您的信任和耐心等待。” 当时,我对接的客户无一例外都给我们的团队打了非常高满意分,而且会给我们推荐新的项目进来。
对不起和谢谢你,两者带来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感谢所传递的信息是,我们两个都很棒,道歉传递的信息是我不好,你好不好不一定。语言有神奇的力量,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善加运用。群里的打卡练习就是给大家提供了练习的好机会,希望心中有小火苗的同学们勇敢的迈出这一步,想一万次不如行动一次,一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