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2 佳豫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解读论语第137天)
日经第442篇(子罕第九)
经典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孔子说这句话大约是在冬天,是在陈蔡绝粮的时候。他和老子一样喜欢拿大自然做比喻,感悟人生哲理。
岁寒是孔子拿来比喻乱世,也就是说最艰难的时期,考验最大的时期。松和柏耐住了风霜,才有傲雪般的寒骨。
当气温适宜,风和日丽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通常是绿油油的景象,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生机盎然。
就好比很多的企业,在没有发生问题的时候,所有人看上去都是好人,关系都很和谐。
一旦问题产生了,需要有人来承担、做事、牺牲、奉献了,这个时候就能看出不同的人,他们的承受能力、奉献度、包容度、勇气都是不一样的。
只有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把人性暴露的一览无余。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我们说,每个人的第一声啼哭,不可能都是上帝选奏的快乐音章。
人生有两杯水,一杯苦水,一杯甜水。如果甜水喝在前面了,苦水就在后面;如果把苦水喝在前面,后面就是甜的了。
所以,人一定是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现在很多人的抗压能力都很差,不仅仅是指小孩,就算是一个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的成年人,抗压能力也都很差。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苦吃的太少了。
王安石我们知道,他是宋朝的宰相,后来给罢了官。他也是个文学家,有一首诗这样说道:周公吐握勤劳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大概的意思是讲人品是有真伪的,你从迹象上来看,未必能够看得出来。他这里举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周公,一个是王莽。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佐武王灭纣兴周,建立了周朝。
武王过世得早,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称为成王,于是周公又辅佐年幼的侄儿成王。周公常常把成王抱在自己的膝上,叔侄二人一起临朝,这就是周公摄政。
周公是一位非常贤德的人,是周朝的大圣人,也是孔子最佩服的人,他有一个美德就是非常谦虚。
好几次周公正吃着饭,听到有人来了,就会立刻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去接见,然后等那个人走了,再回来继续吃,吃到半路又有人来了,又把饭吐下来,又去接待,所以有:一饭三吐之说,这是有记载的。
还有他洗头,古人头发很长,可能很长时间才洗一次,可以说洗头是个大事情,沐浴的时候,把头发已经搞湿了,听说有人来找他,就立刻把湿的头发一卷就去接待,一次沐浴可能要去外面接见三次,顾称:一沐三握发。
正因为周公的德高望重,朝野中人都敬服他,那做为一个臣子,威德比主人还要高,一旦功高盖主,势必就会引来谣言。
当时周公还有两个兄长,也就是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一个叫做管叔,一个叫蔡叔,他俩对周公很是嫉妒,决定图谋不轨。
他俩散布谣言,说周公欺侮幼主,想要篡位,结果就引起了成王的疑心。那周公知道后,立刻就辞掉了相位,躲到了一个邻国。
结果有一天忽然天降大风,打大雷,成王他有一个金匣子,这个金匣子是武王在世的时候有一次生病了,周公曾经写了一个文书,祷告上天,希望愿以自己的身来代武王死,希望把寿命给武王,让武王长寿。他把这个文书就装在那个金匣子里面,没有人知道,成王也不知道。
结果这一天大风大雷的,就把那个金匣子给击开了,于是成王就看到了周公当年写的这个文书,这才知道周公是忠臣,于是把他重新迎请回来,恢复了相位。
后来周公帮助成王平定了管叔、蔡叔的叛乱,使得周朝危而复安。
王安石感叹说,如果周公当年没有来得及表示他的忠心。比如说这个金匣子从没有被击打开过,或搞不见了,而周公自己又死了,那成王的疑心肯定是没人给他澄清了,后世的人,又怎么能够知道周公是个好人,是圣人呢?也就是说,会成为历史的冤案。
那关于王莽,我们知道汉朝王莽篡位的故事,他是西汉汉平帝的舅舅,这个人为人奸诈。因为自己是国舅,所以自恃权势,当了相国就有篡位的野心。
这个人很有心机,知道在篡位前先收罗民心,所以对所有的人都非常谦恭,礼贤下士。
历史上记载,王莽没有篡位之前,天下各个郡县里面的人都在称颂他的功德,共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在当时算很大的一个数目了。
可以看出王莽他也是很有能耐的,收罗民心,做到了人心所归。后来他篡位,自立为君,改国号为新。最后南阳刘文叔起兵平定了王莽的叛乱,诛灭了王莽。
王安石觉得,如果王莽早死了十八年,死在篡位之前,也就没人知道他是个大奸臣了,都会认为他是个忠臣,跟周公没两样。
我们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孔子认为,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必定是有骨气的。会像松柏那样,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不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