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开启新一轮的调控后,在长达两年的高强度调控下,楼市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要知道原本在往年春节前后都会迎来一波置业高峰期,也在今年春节戛然而止。
这场长达两年的博弈战在去年下半年更是高下立见,受到楼市寒潮的影响,各大房企不仅销售额惨不忍睹,拿地额更是暴降近30%左右,当然期间外界也有声音表示,房地产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撑,市场并不会完全抛弃房地产支柱的地位,目前房价只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周期,其中受到调控手段的影响较深,未来随着调控放松,楼市上行的几率非常大。笔者认为,如果单纯的认为调控放松后,楼市会恢复到往日的红火,那就大错特错了。
此前就有报道显示,从2016年至今,房地产的施工与新开工面积出现了长时间背离,时间更是长达三年,要知道新开工面积的增速一般是先于施工增速,可以确定的是,两者基本会保持同步,简单来说,就是房企拿地后盖房,只有施工进展加快,房子卖出去后才能尽快回款,而房企再投入到新一轮的拿地项目中,但是这三年期间,施工面积一直保持在-20%至-40%区间,而新开工的增速又以超过20%的速度在向上递增,单方面的高增长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
专家分析称,不少房企在2015年就嗅到了房价将暴涨的信号,因此各大房企加大了拿地的力度,甚至当时各大城市地王也是层出不穷,房企开启疯狂拿地模式的同时,却丝毫没有考虑到楼市降温对土地市场的影响,随着国家对楼市调控的不断升级,楼市进入下行通道,各大房企却又做上了楼市松绑的美梦,因此才捂着土地没有出售,却没想到3年过去了,调控没有力度不断加强,房企的融资渠道也逐渐收紧,受到资金压力的冲击,不少房企动工的项目也出现了停滞的现象,因此才出现了施工面积保持低位。
面对楼市环境低迷,房企此前拍下的高价土地一时间成了房企最头疼的事,入市低价出售就面临大面积的亏损,不入市就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只能说房企只看到了楼市的红火,却忽略了房子作为一种商品,有涨必然有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