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婆婆来了,拿了点花生,吃了几个,味道还行,但是不像小时候那会好吃了。花生,在我们那叫长果,其实还有的地方叫长生果,木错,就是你们理解的长生不老果。花生是全国各地都有的种的农作物,不是什么稀罕的物品。先看看花生是怎么来的?
小粒花生的传入:大约在16世纪初(明弘治至嘉靖年间),一种被称为“小花生”或“龙生型”的花生最早由福建籍海商从东南亚(或由葡萄牙人直接)引入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地。到了清代晚期,就传入了大粒花生,并迅速在全国许多地区取代了原先的小花生,成为主要栽培品种 。山东也因此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花生产区 。
花生的好处和用处确实非常广泛,它不仅是常见的食物,更是一座营养宝库,对健康有多重益处。
花生富含蛋白质,促进心血管健康,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增强脑力与记忆力并有助于延缓老年人记忆衰退 。抗衰老与抗氧化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和弹性 。改善消化与肠道健康,对胃部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对严重胃病患者需谨慎) 。补充营养与增强体质:丰富的营养成分能有效补充能量,改善贫血(花生红衣有助于补血),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 。
当然它的来历和价值我也没有学过,元宝上说的,不过就冲它的名字,也知道它的好处很多。
我们小时候地里总会种上几分地,一般种在沙土地里,其实要是下地的话我比较喜欢去花生地,不为别的,就因为它比较低,不用像棒棒地里那么刺挠,不用像棉花地里那么扎人,不用像大豆地里那么多大豆虫子,也不用像红薯地里那么长秧子。不过也得一样不落的去伺候它。缺了哪一样都长不好,而且到了沙土地可以脱了鞋,也不用担心硌脚。累了就玩会沙土。
一般我们刨花生时一堆人去,带着一个大水桶,也没啥零食。一个人刨,一个人捡,最后弄成排排站,最后上车回家。到了晚上,大门口有个亮灯,就在那一个劲甩呀甩,大盆,框子,什么也有,直到甩到最后胳膊没劲了再一个个用手摘。甩的话比较快,但是比较脏,所以晒干后土就比较多。用手摘时比较慢,但是干净,一粒是一粒。最幸福时是坐在院子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摘花生,有的时候剥棒棒,反正什么也干,庄稼人哪有什么白天晚上,谁家都是这么干。谁要是过去看电视,呵呵,那就免费给干活吧。那会想着花生好多呀,棒棒剥不完呀,胳膊疼的不行。
而且等着没事了,再拿个小翻叉子和小框子去地里翻翻有没有落下的花生,运气好的话可以翻一小框子的。
花生最好吃的时候我觉得不是晒干了,而是半干不干时,甜丝丝的,然后到桥上晒时,就挑3粒或是4粒的,像1粒2粒的都不看,物以稀为贵嘛。
然后有的时候饿的慌了,就拿花生秧子点着了,烧点花生吃,然后一边吃一边等着饭熟,我烧火时也喜欢抓一把进去,但是用热灰闷,带着火星,也放几小块红薯,反正他们刚下来时就想着法吃。
最后一般晒干就卖了,或是打油,打油剩下的油饼子还可以蒸馒头,这边估计没有吃过,很好吃的,就是生吃也很好吃,小时候零食少,有啥吃啥,要不说以前的孩子们抵抗力强,天天下地,接受风吹日晒,然后土里饭有啥吃啥,我记得小时候拉着麦子去换面粉,拉着棒棒去打粉面,细的人吃,粗的小猪吃,那面粉哪有现在这么白。佐料就是粗盐,酱油醋。那样的饭也是吃的很香,不偏食。现在的孩子,没怎么干过地里活,吃的全是精米精面,连晒太阳都不愿意去,还得吃AD,哎。
好多年没有下地了,也没有种过花生了,这边地少,一般我还真没有下过地。呵呵,现在我们都是出去锻炼,跑步,散步,游泳。要是在农村,光干活都干不完,用不着专门出去锻炼。我妈的体检指标比我们几个孩子的都要好,也不能不说得益于长年下地干活。
干活,干活,只要活着就得干,而且只有干了才能活,才能活的比较好。哎,看着人家视频里,弄个小院,种点菜种点花,真羡慕。都忘了小时候多么嫌弃那么多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