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缺乏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牧区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医疗和社会保险相对滞后,对牧户而言,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加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民政低保、残联两项补贴、等部门资金必须将这一部分贫困户纳入保障范围之内。
二是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牧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原因,自身无精力、无信心摆脱贫困。这一部分贫困户医疗卫生部门应纳入保障,给予更多的医疗服务与康复支持。
三是居住分散,日常生活资源相对缺乏。八村远离珍秦镇区,从珍秦镇沿214国道出发,接近清水河镇,向右一拐,进入八村的乡村砂石路面、草甸路面,乡村公路也只通到八村党员活动室。牧民们大多分散居住在草原深处的各个冬季、夏季草(牧)场,草原广袤无垠,风光旖旎,牧草长势良好,水草丰美,适宜换季轮牧,但是日常生活物资也相对缺乏。牧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及一些必需品,必须要骑摩托车或开私家车到相对较近的清水河镇上去购买。交通部门应积极争取项目,建好乡村公路,方便百姓日常生活出行。
四是缺资金,缺项目。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牧户,一般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结合八村村情实际,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的、符合当地实际的增收项目上下功夫,比如传统的绿色生态畜牧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购畜、建设畜棚、抗灾保畜、牛羊养殖、繁育出栏、从粗放型养殖到精细化管理,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通过两至三年的经营,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对策及建议】:一是在党委、政府扶贫工作的精心部署下,持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不断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加快推广绿色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努力提高牛羊等牲畜的出栏率、稳定日常餐饮中牛奶的供给量,有效增加牧民收入; 三是以乡村旅游带动八村经济发展。夏季开办珍秦八村黑帐篷游牧文化村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发牧区乡村旅游,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休闲、餐饮、及更多文化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康巴文化体验,展示珍秦八村本土的唐卡艺术、石刻艺术、编织艺术、旅游纪念品、等多种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