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本来今天是有课程的,可是为了陪我,就在领完奖后就翘了课,我们一起去玩了。
苏州的天气真凉,阴天,我们先去了七里山塘水镇,自古山塘街就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当时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于是就有了“七里山塘”之美称。
坐在船上,泛舟山塘,安静的电瓶船为我们开创另一段思绪,穿过古老的桥洞,看着河上人家的生活,粉墙黛瓦,斑驳的历史痕迹在身边流淌,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做到此时心灵的宁静。
过街楼道、沿河的石栏杆、水码头,有的挑前,有的缩进;那河滩踏步是用石条凌空架起的,石条的半截砌在驳岸里,半截露在外面,略有点参差,显得玲珑古拙;临水而筑的破旧小楼。
这是八块石条砖成,这是富贵人家的象征。
这是断桥,传说这里是文人喝花酒的地方,走的人多了,桥坍塌了,就有了断桥一说。
这里堪称经典的画画取景处,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浑然一体,欣赏完苏州水乡风貌的佳绝处,又来到了乐府诗神唐少傅白公祠,当年白居易为官给人民办了好事,百姓为了纪念白居易,就建了这个白公祠,馆不大,前院就是白居易全身塑像,身后的大门两边是一副对联:五水汇阊门千年仍咏江南好,一堤连虎阜百姓犹思白傅贤。主厅堂是白居易的汉白玉半身像,像后屏风是白居易与民众修山塘河的漆画,看来一心为人民,人民会永远怀念他的。
告别水镇,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与老公雨中漫步别有一番滋味,行至留园街来到留园地。留园主要是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同时又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这是和古代的风水学分不开的。
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的不同景色: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为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故事,感叹古代的风水学博大精深。
留园作为私人宅院,共有三位旧主,一位是明代的徐泰時,清代乾隆时期的刘恕和道光时期的盛康。
从留园那恋恋不舍得出来,和老公一起又来到了寒山寺,到了寒山寺,让我想起了那首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伴钟声到客船。在寒山寺里确实也以此诗著称,文人墨客来此均要翻写此诗。
寒山寺里,香火旺盛,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碑廊里陈列着许多历代以来的名人的诗碑,像唐伯虎、岳飞、康有为等等,碑刻艺术都非常精湛,也是十分有名的,有些石刻碑文都已残留不全。
这个碑现在保存的最完整的石刻碑,也是俞越老人的绝笔之作。
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钟”是很有盛名的,一个古香古色的亭阁,壮观的仿唐代建的古铜钟就在这里,据说这里的僧人撞钟要敲一百零八下才可以,其实是有含义的。因为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之内会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所以就敲108次,可以消除烦恼。
这些是寒山寺的藏钟,有清代雍正,顺治,嘉庆年间的,也有近代的,可是最早的"夜半钟声"去哪里了呢?值得我们深思。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离开了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