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内陆草原广布,孕育出独特的游牧文化。公元前145年,游牧族群赛种人南下,消灭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大夏”。《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今称阿姆河)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大夏国都蓝市城(今阿富汗斯坦巴尔赫附近),居民人数达一百多万,以务农为生,善于经商,兵力羸弱。
公元前139—前129年,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人西迁,大夏遂臣服于大月氏。汉代张骞也曾于前128年左右到达此处。随后,大月氏越过妫水南下,占领蓝市城,大夏退至妫水上游之南。
大月氏人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或都密)五个翕侯,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自治权。公元1世纪时,贵霜翕侯攻灭其他四翕侯,建立贵霜王国,但中国仍称之为大月氏。
20世纪70年代,苏联和阿富汗联合考古队在阿富汗北部发现了公元1世纪前期的黄金之丘——蒂拉丘地。1男5女六座墓葬中出土了21618件珍贵文物,安息银币、罗马金币、中国铜镜、印度牙雕以及草原风格的黄金饰品,证明了阿富汗文明是东西方文明兼收并蓄、交织融汇的产物。而这六座墓的墓主身份,多数学者倾向于是月氏某首领及其家眷。
漫步走进这座被神殿佑护着的蒂拉丘地王陵墓室,神秘、高贵、华丽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片璀璨夺目的金色光辉把我们笼罩了。
这是一顶华美的王冠,由一圈金带和五棵金树组成。金带上环饰着一朵朵六瓣型的花朵和薄薄的圆形金片,均用极细的金丝连缀。花心曾镶嵌有绿松石,玲珑有致,可惜大多已经脱落。想那微风吹过的时候,金片轻轻晃动,摇曳生辉,互相碰撞间发出悦耳清脆的响声,如中国唐代流行的步摇一样仪态万千。落英缤纷,杂花生树,五棵树枝繁叶茂。中间最大的那棵为拱极型,顶为心形,其余四棵略小,呈宝瓶型,顶亦为心形,几只金色小鸟在树梢上做展翅欲飞状。
这种可拆卸,便于携带的王冠在游牧民族中时有发现。对称的拱极型在中国古代玉璧、玉璜等礼器中较为常见,而具有象征意义的心型在古希腊和中国器物中都有出现,暗示不同的文明间很可能出现过文化上的互动。
王冠出土于6号墓室,墓主身份尊贵,是五座女性墓中等级最高的。这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头戴五树金冠,下枕银钵,耳悬丘比特型金耳环,手持权杖,颈佩金珠链和二神骑兽金扣饰,挂阿芙洛狄特金吊坠,胸前平放一面西汉铜镜,装扮华贵雍容。
二神骑兽图描绘的可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和克里特王国公主阿里阿德涅。酒神和公主骑着狮型神兽亲密地依偎在一起。跪着的山林神西勒诺斯正在接受酒神的斟酒,公主身后的胜利女神妮可则高举着花环,仿佛在对他们表达祝福。
5号墓主也是一位女性,葬品中最华美的是一条项链,由绿松石、石榴石、黄铁矿构成,四层结构,紧密排布,元素多样,色彩丰富,极有埃及饰品风格。
3号女墓主也有美丽的饰物,参加这场争奇斗艳。
现在,让我们去拜访蒂拉丘地王陵的主人。看看他是如何身佩短剑,腰悬金带,踏马扬鞭,威风凛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