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特别是茶馆之处常常能听见唱词声伴着琴音,柔软的吴语、优美的音乐,婉转好听,引人入胜,多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全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就是被誉为“江南明珠”的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发源并流行于苏州地区,用苏州方言说唱,是江、浙、沪一带最重要的曲种。苏州弹词的历史,相当悠久。明嘉靖二十六年《西湖游览志馀》中记载的杭州城内“优人百戏、击球、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中可见弹词已经是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所谓弹词,就是“弹唱词话”的简称。明人徐渭在《徐文长佚稿》中说:“村路子习俚小说”,就是“弹唱词话”,王骥德所说的“指弹说词”,也是同样的意思。
自明代末年以来,弹词在苏州地区经过长期的衍变和发展,逐步在民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乾隆年间,陆续出现了多位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代表性的艺人有陈(遇乾)、姚(豫章)、俞(秀下 山)、陆(上珍),世称四大名家。以说唱《珍珠塔》知名的马春帆在《安孩儿中云:“今生岂肯无名死,想当初陈、姚、俞、陆好功夫,敏捷心思。”对上述四大名家作了生动的评价。他们各领风骚,从表演经验、曲目、音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积累。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唱片和广播业的兴起和普及,弹词艺术达到了其鼎盛时期。原先是以男艺人为主,后来也逐渐出现不少女艺人。
弹词的演出形式,灵活简便,较少受舞台、布景、道具、人数及空间与时间条件的限制。过去江南水乡的大小乡镇,一般没有专业书场,只有茶馆兼营书场,早晨卖茶,下午唱词。苏州弹词的演出形式分为单档(一人)、双档(二人)和三档(三人)等数种。多演唱长篇书目,每天一回的话,可以连续唱两三个月。其传统书目都为长篇,题材以男女情爱、家庭纷争、冤狱诉讼等为主,约五十余部,广为流传者有《三笑》《玉蜻蜓》《描金凤》《白蛇传》《珍珠塔》《落金扇》《双珠凤》等。
在唱长篇之前所加唱的与正书无关的短段,被称之为开篇,原为定场、试嗓之用。每篇三四十句,格律类似旧体七言诗。这实际上是吸收了宋元以来的话本、小说在正文开始之前缀以诗词歌赋的做法。几代弹词艺人对开篇的内容、文字、曲调不断进行探索,使它成为独立的演唱节目。1958年创作的弹词开篇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是当代弹词开篇创作的成功之作。
2006年6月,苏州弹词与苏州评话以“苏州评弹”的名义共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列曲艺类名录之首。这不仅是对苏州弹词的肯定,也使具有百年历史的苏州弹词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依然有继续发扬的底气。近年来苏州弹词也走出国门,去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演出,受到国际友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