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心儿整理
一、护理安全
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并能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名解
护理差错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等原因,给患者造成精神及肉体的痛苦,或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法规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保证病人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同时还包括护士在执业过程中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
护理事故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患者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或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护理职业暴露指护士在正常工作环境中或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活动时,暴露于有害因素或传染性疾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或被血液体液媒介物污染的环境中,在有被污染某种疾病可能性危险的情况。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
2.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多元角色行为因素)。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而给患者造成的安全隐患。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忽视细节性观察,违法操作,常规业务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缺乏应激性处理的经验等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
病人因素。患者的心理素质,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承受力,将影响患者的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形成护理安全隐患,如个别病人的不专一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
设备因素和管理因素。器械设备的质量是否过关,性能是否完好。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管理监督不得力,造成护理管理失控是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医院的基础设施与布局不当,地面过滑导致摔伤,床旁无护栏到造成坠床,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病区治安管理不严,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
3.加强护理安全的对策。
完善护理职业防护的组织管理。三级管理即医院职业安全管理委员会、职业安全管理办公室、科室职业安全管理小组;健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上报制度;处理程序;风险评估标准等。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高危病人的安全管理。对高危病人(如大手术后病人危重病人、长期卧床病人、有心理障碍病人、婴幼儿病人)要进行床头交接班,防止病人压疮跌倒坠床,等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或转科时,必须有护医护人员护送,防止发生意外。
加强特殊药品及医院感染管理。麻醉药品,药家双锁保管高危药品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淆,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严格交接班并记录,备用药要每天核对确保无变质过期,抢救车急救药品要班班交接,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卫生管理,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销毁,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必须规范。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增设教育课程,岗前培训培训,增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
二、护理职业防护
(一)、名解
1.护理职业风险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一切的不安全事件。
2.普及预防:指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深层体液,也不论是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作为为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加以保护。
3.护理职业防护指在护理过程中针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性的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损伤降至最低程度。4.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即认为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被其污染的物品等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物理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主要因素
1.生物性因素指在护理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对护理人员机体造成的伤害。主要有细菌(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患者用过的器具和衣物,等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理人员)和病毒(最常见最危险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均有病毒引起)。
2.化学因素。
①、长期接触化学消毒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长期接触可刺激皮肤、眼、呼吸道,引起姐结膜炎、气管炎、哮喘等。
②、长期接受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大多具有细胞毒性,长期接触可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永久性遗传性改变,对身体有着不同程度的远期伤害。
③、其他。如麻醉气体、有毒气体、臭氧、乳胶手套等均对护理人员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物理性因素。
①、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容易且最频繁受到的职业损伤因素之一,而感染的针刺伤导致护理人员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感染
②、放射性损伤:在为患者进行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若自我保护不当可致放射性皮炎、皮肤溃疡坏死,甚至皮肤癌;直接接触紫外线只会造成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等
③、噪声:主要来源于监护仪,呼吸机的机械声,报警声电话铃声,患者的呻吟声,物品及机器移动的声音等④、温度性损伤:如热水瓶,热水袋所致的烫伤,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乙醇等所致的各种烧烧伤,各种电路炉烤灯,高频刀,电刀所致的灼伤等⑤、机械性损伤:常见的机械性损伤有跌倒、扭伤、撞伤的护理人员,工作中用力不当,不正确的弯腰、超时站立或走动的均可对身体造成损伤。(慢性疲劳综合征:由于长期负超负荷工作、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夜班、倒班工作,致慢性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不明原因的出现严重的全身倦怠感,伴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肌肉痛、头痛、头晕、易出现差错和精神抑郁等症状。)
4.心理因素:特殊复杂的人际关系,超负荷的工作,平凡的夜班,紧张的工作氛围,等均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三)、防护措施。
1、生物性损伤防护
①洗手、戴手套:护理不同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器械后,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手部皮肤有破破损处,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②戴口罩及护目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时,应带防渗透的口罩及护目镜
③穿隔离衣:血液或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防透渗的隔离衣
④合理处置被污染的物品:对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后送焚烧处理。
2、锐器伤的职业防护
⑴是一种有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碎玻璃、安剖等造成的是的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⑵常见环节
①使用前损伤:如准备药物过程中被安剖划伤,抽吸药液后双手回套针帽误伤等
②使用中:如抽血、注射后从患者身上拔出针头,穿刺后拔出导管芯,断开与针尖连接的静脉管道,手术中传递锐器伤、穿刺针、缝合针、注射器、刀片等误伤
③使用后丢弃前损伤:如抽血、注射后从注射器中分离赤裸的针头或单手回套针帽;清理放置在治疗车或治疗台上的针头或玻璃瓶等
④丢弃过程中损伤:如针头从装满锐器的收集箱中突出而导致的损伤
⑤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损伤:如医疗废物分类不彻底,将损伤性废物与其他废物堆积在一起,导致处理废物时被扎伤
⑶防护措施
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在进行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光线充足,器械传递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③ 加强锐器使用中的防护:抽吸药液后如需回套针帽,必须运用单手回套法,静脉加药可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使用安瓿制剂时先用砂轮划痕再掰安瓿,可垫棉花或纱布,以防损伤皮肤
③严格管理医疗废物:操作后及时清理现场;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防刺、防渗漏的锐器盒内,不可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应有明显标志
④纠正损伤的危险行为:
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锐器用光盘或托盘传递;
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
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
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废物
⑤加强护士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相互配合,团队合作
⑥使用安全性能好的医用锐器
⑷紧急处理
①伤口的紧急处理:
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避免在伤口局部来回挤压,以免产生虹吸现象,将污染血液回吸入血管,增加感染机会
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洁冲、洗伤口10分钟
用消毒液如0.5%的碘伏,2%的碘酊,75%的乙醇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包裹包扎伤口
②上报:发生暴露30分钟内向本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并做好日期上登记表的填写和资料资料保管工作③评估:请有关专家评估锐器伤并指导处理
④追踪:对锐器伤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追踪
3、化疗药物损伤的职业防护
⑴广义的化学治疗是指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所感染的感染性疾病及肿瘤采用化学治疗的方法,简称化疗,现在化疗多指对于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
⑵化学药物进入护理人员的体内的途径
①直接接触:用药过程中药物直接接触皮肤和眼,通过皮肤粘膜吸收
②呼吸道吸入:药物微粒上散发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吸入
③消化道摄入:接触药物后未彻底洗手,直接进食受污染的药食物,经消化道摄入
⑶引起的职业性伤害: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脱发,皮肤刺激皮炎,月经异常流产影响胎儿等⑷操作规程
①操作前:准备配药时穿长袖低渗透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帽子聚氯乙烯手套,并外套一副乳胶手套
②正确打开安瓿:打开安瓿前应清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低瓶底。掰开安瓿应垫纱布,避免药液药粉外溢,或玻璃碎片四处飞溅,并防止划破手套
③防止药物溢出: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晃动,防药粉溢出
④规范稀释:稀释瓶装药物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出体内压力,防止栓脱出造成污染
⑤和抽取药液:Ⅰ抽取药液后,在药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要将药物排于空气中;Ⅱ抽取药液时用一次注射器和针腔较大的针头,所抽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3/4为宜;Ⅲ抽出药液后放入垫有聚乙烯薄膜的无菌盘使用
⑥操作后的处理:操作结束后,用水冲洗和擦洗操作台,用75%的乙醇擦拭操作柜内部,每天配药工作结束后要清洁工作环境。脱去手套后彻底冲洗双手并行淋浴,以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⑸给药后的防护
①采用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给药,确保输液管路所有接头处衔接紧密,以防药液外渗外漏
②提倡使用无排气管的输液瓶,无条件者在排气过程中防止药液外溢,可将药液排在纱布或棉球上
③小壶加药时用纱布围住小壶后缓慢加药,避免露出
④推注或输注化学药物时,应确保空针与输液器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
⑤更换化疗药物时应带聚乙烯手套
⑹化疗药物外漏和人员暴露时的处理①药液洒在桌面或地面,应用纱布吸附,再用肥皂水擦拭,若为药粉则用湿纱布轻轻抹擦,以防药物粉尘飞扬,污染空气
②药液溅到工作服或口罩上,应立即更换;药液溅到皮肤上或眼睛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5分钟)
⑺化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
①为防止排泄物、呕吐物污染病史,应提前给病人准备专用容器
②排泄物、呕吐物弃入马桶后要冲洗2次
③专用容器使用1000毫克每升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等进行消毒处理,条件允许时使用热水充分冲洗,并做好标记
④操作完毕彻底洗手
⑻化疗废物的处理:化疗的所有用品药品一次性防护用品均应该放入专用的污染袋中,并扎紧袋口,使之处于密闭状态,置于加盖容器内,并注明“细胞毒性药物”,按医疗废物要求处理,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9)注意事项。
做好化疗操作护士健康体检,每隔6个月抽血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发现问题(如肝功能异常,白细胞比例下降,脱发等)及时调离岗位并进行治疗。
化疗药物配置操作护士定期轮换,一般3个月左右轮换一次,孕期和哺乳期女性避免直接接触抗肿瘤药物,应暂时脱离接触化疗药物的环境。
配药必须在专用房间,应有独立的排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净化器(可除微粒型)。配药必须使用专用的层流安全柜,有垂直气幕,防止柜内空气外流;并有吸附排泄物系统定期检测工作场所药物分布含量,条件允许时医院建立设备齐全,流程合理的化疗药物配置供氧中心。
4、负重伤的职业防护
⑴负重伤:指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常需要搬动或移动重物,而使身体负重过度或不合理用力等导致肌肉、骨骼、关节的损伤,腰间盘突出症是护理人员较为常见的负重伤
⑵防护措施
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②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在站立或坐位时应尽可能保持腰椎伸直,减少身体重力对腰椎的损伤。,使重力落在髋关节和两足之间,降低腰部负荷
③定期变换体位,缓解肌肉、关节、骨骼疲劳,减轻脊柱负荷
④科学使用劳动保护用具,协助危重患者翻身时,适当采用合适的辅助器材,如过等,在工作中可以佩戴腰围等保护用具,以加强腰部的稳定性
⑤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卧硬板床休息,并注意床垫厚度适宜,注意避免长时间弯腰活动,减少弯腰的次数
5、职业疲溃感的职业防护
⑴职业疲溃感:指由于持续的工作压力引起个体的严重紧张反应,从而出现一组症候群,是情绪的疲倦感、工作的冷漠感和工作无成就感的综合表现,主要表现为缺乏工作动机、回避与他人交流、对事物持否定态度、情感冷漠等
⑵防护措施
①积极参加教育与培训②提高护理工作价值高③合理安排劳动时间④创造健康的职业环境⑤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⑥合理疏导压力带来的影响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