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的养成,曾经有一个流传非常久远的理论: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当时相信的人非常多,去实践的人员也不在少数。最后,多数人并没有按预期那样的养成一个习惯,他们把这归咎为自己不适合该理论。
随着认知科学的研究深入,出现了一个关于习惯养成的更为精准的理论“一万小时”,意指要形成一个习惯并让自己优秀,需要一万小时的学习打磨,按一天学习8小时,也就是说需要1250天(3年45天)。甚至有个类似的段子:说一个单身青年去找大师开解为何还没有女朋友,大师伸出三根手指头,青年顿悟道“大师,你是让我坚持三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师徐徐说道“我意思是,你再单身3年,3年后你也就习惯了”。虽是一个段子,侧面确实说明一个习惯养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形成。
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近几年,有人认为一个习惯养成固然只需要时间的积累就可以,但是要做到优秀,只有积累显然不是必要条件。问题在哪?就像路边下棋的人,有些人甚至以此为生,他们的时间积累远远超过一万小时,但是他们的棋艺跟专业的选手相差甚远。看来,这个理论还是缺少一些条件。渐渐的,这个条件浮出水面,那就是积累的前提必须是要有增长,而不是维持原状,要有在大世界层面能提升的,而不是在自己小世界内感觉良好的。就跟复利公式那样,每天都保持增长或者进步一点点。
如何让自己保持增长?这就需要方法论来指导,这个指导原则就是“刻意练习”,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根据相应想要得到的结果所需要的做哪些方面进行刻意练习。只有把“刻意练习”这个习惯及技能先进行刻意练习形成习惯并至卓越,那么习得另一行业、另一专业、另一领域并成为专家或者优秀人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