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大清早坐在一架南航的航班上,空乘小姐姐站在我旁边的过道里忙前忙后,各种安全须知和应急演示,可我隔壁的帅哥连头都没有抬,从上飞机一直都在打游戏,安全带都没有系。
小姐姐又开始一个一个检查和重复叮嘱:系安全带、调整座椅、收小桌板、手机调至飞行模式等等,不辞辛苦。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不久军师姐姐在飞机上写的那封信,不得不让我思考一个旅客如何看我们的航空安全。
信的大概内容说了以下几点:
1.大多数乘客担忧的不是飞行安全,而是延误。延误后服务措施能及时调节旅客的情绪。
2.现用的起飞前的安全提示,根本没有引起旅客的关注度,告知的效果不是很好。
3.建议加入培训中的互动方法,改变告知模式,使旅客有“注意安全的仪式感和参与感”。
感:
其实军师姐姐的“脑洞”很简单,就是让旅客参与安全须知的告知,自己来向大家演示起飞前的那几个基本动作,或者分组相互PK,最后发一些小的纪念品,让大家有“仪式感和参与感”。
对这封信我有三点感触:
一是体现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安全常识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常识,而我们作为安全的守卫者,有责任有义务为广大旅客去普及;
二是在现有民航培训的模式下,积极创新,做出自己的亮点,体现自己的不同,应该是一种新的竞争力;
三是可以提升我们的服务品质,增加旅客或员工的粘合度,让大家感受到更轻松更活泼的工作和旅行环境。
思:
这封信我看了好几遍,与其说她是给南航写了封信,还不如说是给我们这些所有搞航空安全的人,说出了旅客的心里,同时也点出了我们僵化培训中的弊端。
不论是对待我们自己,还是对待旅客。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讲安全,可只有出了事,大家才会注意到安全的红线和底线。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我们前期的告知和培训模式僵化,对旅客只管“告”而不管“知”,对员工只管“培训”而不管“效果”,都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最重要的改变人的意识根本没有做到。
比如我们的安全须知,我们认为应用了各种方式去告知,却没有人认真去了解旅客到底知道多少;又比如我们行业资质能力的取证培训,一直沿用着固有的模式、死板的套路,与实际严重脱节,即便是通过考核取了证,也不能上岗。
行:
我们都知道,确保安全的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培训要到位,这个到位是让大家知晓和掌握,所以充分利用培训的互动和激励,大胆创新,发散思维,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让旅客或员工有更好的参与感、成就感,去达到培训的目的才是我们必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