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今年10周岁,身高150厘米,体重120斤,小胖子一枚。性格顽劣,不爱学习,却待人真诚,从没有攀比之心。虽然我在家时间不长,但每每假期回家,由于他家与我家相隔不远,因此也算是看着他长大。如今他开学就要上小学五年级了,越发叛逆,越发有自己的主见,只从个人角度谈一谈他的性格养成原因。
一、最大的美德——节俭
节俭的品质完全继承于姐姐。由于当时的家境状况,有外债和内忧,即房屋破旧问题,姐姐一直都很节俭,平时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对我外甥更是一直贯彻穷养的理念。记得他三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吃西瓜,他双手捧着一块西瓜,啃到只剩一层薄薄的皮才放下,那西瓜皮没有一丝红色,连我都自愧不如。即使现在他的家境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倍,却还是对物质有着极低的要求,我和先生穿过的运动服他毫不嫌弃地拿来穿,出门在外只要一顿简单的凉皮就能特别满足。除此之外,外甥的节俭还表现在他从来不会主动说要买什么东西,不像现在的好多孩子,走进超市看见这也要那也要没完没了,不给买就撒泼打滚嚎啕大哭,相反,给他买东西他还会一直劝你好了、够了、别买了。这种美德得益于姐姐的言传身教,从小就让他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也让他明白想要的东西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努力。这种努力可能是体力劳动,也可能是因为被施予物质而要表现出来的感恩之情。
二、顺从后的释放——叛逆
家里人都没什么文化,只懂得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在他成长的初期,他只知道如果不听话,就会获得家长的训斥,于是他只能乖乖地做好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淘气好动的天性要压抑,因为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弄坏了家里的什么物件;想吃雪糕不敢直接说,只能说天气太热了;不爱上学也不得不早早起床,背上书包。而这些短暂的顺从带来的结果是现在的叛逆,现在的他渐渐有了自我意识,身体也日趋强壮有了底气,他开始不服从父母的管教,开始对学业表现出无限的厌倦,开始对于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表现出一种爱谁谁的拒绝。我觉得这是他压抑太久后的释放,从前他一犯错误就给他脸色看的暴力家长都在慢慢变老,而他正在长成坚硬的骨骼和完整的自我意识,难道还会像以前一样任人摆布吗?
三、育儿观念不统一——父母成了敌人
相信这是每个有老人的家庭都会有的问题,爷爷奶奶对孩子格外溺爱,父母的严厉在老人眼里都是过分管教,甚至有的老人还会当着孩子的面教训子女,导致父母在孩子面前丧失了威严,一方面会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找不到原则,另一方面还会助长孩子对父母的怨恨和不满,我外甥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从小就不爱上学,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他感冒了,就以此为理由拒绝上学,看着他可怜的小模样他的爷爷很是心疼,可姐姐却坚持把他背去了学校。一个心疼孩子的身体,一个怕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这样的育儿冲突在大人身上是互相埋怨各执一词,而在孩子眼里就慢慢滋长为趋利避害,老人不在身边的时候对父母百依百顺,老人在身边的时候立刻变成了混世魔王,久而久之,他只能对父母的严厉越来越反感。因此,我觉得育儿这件事老人还是应该以孩子父母的意见为主,毕竟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监护人,也是陪伴孩子成长过程最长的人。
总结:言传身教,比什么都重要
育儿就是育己,你希望他变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向着成为什么样的人努力。你不希望他沉迷电子游戏,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一有空就埋头看手机;你希望他好好学习,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不断充电提高自己;你希望他聪明伶俐富有创造力,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耐心发展他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不是马上进行扼杀……总之,有效的陪伴、设身处地的理解、不断的自我提升,远比整天无意义的唠叨、埋怨、命令、指责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