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这句话乍一看好像过于绝对,因为他用的是“唯一”这个词。
但是细细一想,似乎是很有道理。
学习需要注意力,思考需要注意力,听说读写都需要注意力。
注意力越集中,就越能够产生效果。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长,效果就突出。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那些在各自领域里取得成就的人,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善于管理和应用注意力的。
对于任何想要取得成果的人来说,注意力实在太重要了。它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产出质量。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分享过他的成功秘诀:“我的秘密就是专注。我能坐下来连续思考好几个小时,这是我最宝贵的能力。”
而巴菲特也说过类似的话:"成功的投资不需要极高的智商,需要的是稳定的情绪和专注的能力。”
这些成功人士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懂得如何保护和利用自己的注意力资源。
神经科学的研究证实,当人们专注于某项任务时,大脑会进入一种被称为“心流”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5倍,创造力会大幅提升,甚至会产生愉悦感。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研究发现,经常体验心流状态的人,不仅工作效率更高,生活满意度也更高。
但是现在,注意力已经慢慢变成了奢侈品。
想想看,一个人每天要面对多少分散注意力的诱惑?
手机里不断弹出的通知、短视频平台无限刷新的内容、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新闻......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短短一个小时里,我的注意力好几次被微信的提示音吸引过去。
实际上,这种情况也不是这两年才出现的。
科学研究发现,现代人的平均注意力持续时间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现在的8秒。
人类总是讥笑鱼只有7秒的注意力,但是不久的将来,鱼很可能就要反过来嘲笑我们的注意力太短暂了。
而更糟糕的是,人们平均每40秒就会切换一次任务。
这意味着我们越来越难以控制注意力,这将会严重地影响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工作效率。
在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方面,很多成功人士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例如,乔布斯生前有个著名的工作习惯:每天早上他都会问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今天计划要做的事吗?”
这其实就是利用自我对话的形式,帮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而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常年穿同样的灰色T恤,其实也是为了减少在穿衣选择上消耗的注意力。
如果你在看看北大的韦神,他的超极简生活模式让他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数学研究上。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方法可能不够实用,但是以下这些确实可以做的:
关掉不必要的手机通知;
把社交媒体APP移到手机第二屏;
工作时使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工作+5分钟休息;
每天安排2-3小时的“无干扰时段”,这段时间里关闭所有通讯工具,专注于最重要的工作;
给自己设定一个固定的区域、书房或者是客厅一角的书桌,专门用于学习、阅读、工作等等。
而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意识到注意力投向哪里,人生就会走向哪里。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我只是对问题保持持续的热情。”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物理问题上,最终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同样,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持续投注在自我成长上,就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果总是被各种碎片信息分散注意力,最终只会得到一地鸡毛。
在这个争夺注意力的时代,能够掌控自己注意力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