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逃离出在更大的视角看产品,才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从生存的事件看:产品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跟问题并行的,又或者说跟需求共存的。有生存需求就有产品,有问题就有答案。
其实产品就是解决需求,解决生存问题的一个方法。
所谓的供需,就是提供一个方法来解决人文生存需求,因此做产品就必须先要识别需求的真伪,或者说是生存问题的刚需存在。这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很多创业者去做产品所谓很容易自嗨就是容易陷入一个方法里面,没完没了,却忘记了自己这个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所谓的伪需求就是源于此,方法不错,但要用这个方法解决的问题却并不存在。
所以,我们常说问题比答案重要,用在今天的思考中就是识别需求本身,甚至要大于解决需求的产品能力。
但是不是找到需求点,我们的产品就可以做好呢?未必。
看看身边那些倒下的创业者就清楚了,很多创业者即便选择了一个正确的“赛道”,但却仍然没有活下来,这个时候要看的是面对需求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一个产品是否存在高价值,或者成为别人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最重要的竞争壁垒并不是你做的有多稳定,甚至也不是技术多高超。而是我们是否可以交付给客户一个稀缺的感觉。
一个产品的灵魂就是感觉。没有感觉的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这感觉是什么呢?
就是满足人性的感觉。具体说通常就是让用户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来解决刚需痛点需求。从心理成本到体力成本再到物质成本。
例如让用户感觉更懒的感觉(更少动脑),让用户感觉更贪的感觉(更多收益),让用户感觉更有形象的感觉(更多存在感)等等。
而其中最重要是降低了用户的心理成本,也就是脑力成本。我们通常说的学习成本就是重要之一。例如iphone刚出来的时候,在物质售价成本上要比nokia高的多,但用户感觉却比Nokia 好。
使用脑力成本少或者说学习成本更低,是iphone的重大变化。这也是简洁的价值所在。
滑动解锁,手指放大,自动横屏,对话聊天等等这些使用方式没有学习成本,以前也都在现实生活中用过类似解决问题的行为。
这就是iphone的独特价值。他给用户交付的不是一个高科技产品,而是一个更简单的通信方式,更省心的感觉。这也是乔爷最伟大之处,他并不是技术有多强,更是他深谙用户需要什么感觉的产品。经常说的现在人文和科技路口,就是用户科技的方式给用户一个省心的感觉。
通过产品交付给用户一个感觉,这特别重要。
这是一家公司的灵魂,更是创始人的调性。与其更好不如不同,不一样的思考,这都是创新的思维,但结果却大有不同,虽然产品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物品,但给予用户的却是一个有温度的感觉。我想这才是我们要追随的,真正有灵魂,有感觉的产品,最终用户选择一定不会因为价格便宜,更是因为用户在这里才可以找到所缺乏的那个感觉。
产品不过是感觉的一种承载方式而已。用户付出的是预算,购买的是产品,收获的却是生存所需的感觉。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