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蔡尖尖
我经常会向身边的朋友,或者比我年轻的小朋友推荐一些我认为很不错的书。
然而过段时间,我发现,真正听了我的说法,买回来并研读的人,十中无八九。原来的问题,依旧无解,所以就此谈谈关于阅读和自卑两个问题,打下你的基础认知:
【阅读仅仅为了自己】
每一本书是每个作者个人的思想体现,有正确有错误,要辩解是对是错,首先从你的感觉入手。
所以我的感觉带我到了学习心理学,说起学习心理学,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深,我仅仅就是从一些心理学大师的书中吸取一些基础的概念就足够我思考所用。
有的心理学专家写得很好,娓娓而谈解读在你身上发生的“为什么?”从而再到别人行为的“为什么”。
如果能从平时零碎的感想中寻到了具体表达的言语,那么你会与这本书一见如故,如痴似醉。
你现在觉得某个观念不好,或者不理解,并不是它真的不好或者晦涩,而很可能是你的层次未到,再深一点说,就是洞察力未够。
所以为什么要学习?提升洞察力,就是能透过事情的表现看到真相,眼见未必是实,你懂得去避开外面世界对你的投射;
或者是你不用有限的理解洞察力肤浅地去解读世界,就会越靠近真相,靠近真相,你会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你随心而动,遵从最真的本我。
这个过程很长很长,比我们的生命还长,借用某人送给我的一句话——人,来于尘土,归于尘土,所以少和SB打交道,节约时间。
【与其自卑,还不如量力自知】
我自己是个非常自卑的人,并深知自己的自卑源头。
通常我能说出来的话,看似宏大而正确无误,那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我说得出来,仅仅是能代表我看得到这个境界。而我未必就是达到了这一境界。
我望见了天的高蓝,广袤包容,我依然是一庸碌俗人,所以不必认为我就有相应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面对夸赞的时候,会心虚退缩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也不必迷信权威和神化了的某个人。同样的道理,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
我们只能努力去到达境界,真的到达,才能不心虚,才能不自卑,才能不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