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井、曹演庄、南小汪、南大郭、白虎村、赵孤庄、将军墓、会宁、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1.太子井的由来
从邢台市顺邢左公路西行四十余里,就到了邢台县的太子井村。为什么叫太子井呢?《邢台县志》说:“世传赵襄子为太子时,猎于此,掘井得水。”
太子井村的河滩上,有一眼石井,青石铺的井台,条石砌的井帮,井深五丈有余。民间传说,这就是赵襄子当时留下的井。赵襄子是晋国正卿赵简子的太子,封地在邢。一年夏天,他带人马来此处打猎,人困马乏,但这里荒山秃岭,异常干旱,到处找不到一点水,赵襄子只好对天长叹。正好这时西北天空乌云滚滚而来,电闪雷鸣下了一阵暴雨。人马饱饮一番,齐颂太子有灵。这时有人祈求太子为民赐水,他便向河滩射了一箭,说箭落处即有水。当地民众集资挖井,历时几年,经过千辛万苦,才掘成了这眼“淋漓日夜,获水数十担”的“太子井”。
这个故事是民间流传,正史不载,确否无可考证。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区用水的困难和人民对水的渴望。
2.曹演庄、李演庄、韩演庄、南大郭、北大郭、北小郭、东郭庄、西郭庄、前炉子村、后炉子村的由来
北宋年间,抗辽名将杨延昭曾在邢台一带建立后方基地,于平坦开阔处,开辟三个演马场练兵驯马,三这三村以大户姓氏为冠,取村名曹家演马庄、李家演马庄、韩家演马庄。后简化为曹演庄、李演庄、韩演庄。据说曹演庄村北原来就有演兵台遗迹。在稍南处宋军建立了两个兵器锻造中心,即今天的前炉子村、后炉子村,在其西边建立营寨,安锅做饭,即形成今天的南大郭(锅)、北大郭(锅),东郭(锅)庄、西郭(锅)庄,北小郭(锅)等。根据《邢台县志》记载:“县西六十里有关门山,上有令公垴,为杨业屯兵之所。”
当然,这些属于传说,但宋辽交战于邢,北宋在邢州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战马养殖训练场,倒是事实,所以在此训练兵马是有可能的。
3.百虎村的由来
百虎村原名亚家营,村民多好武术。清咸丰年间,顺德府知府朱鸿绪路经此村时,其女儿被绿林响马抢走,亚家营村的几名拳手闻讯后纷纷赶来,凭借武术将其女儿从响马手中救回,并送还官府,事后,朱知府在顺德府衙设宴感谢村名,并问:"像你们这样武艺高超的人村中有多少?”村名答:“近百人。”朱大人叹曰:“真是百只老虎啊!”从此,亚家营改名百虎村。朱知府为了表示感谢救女之功,给该村盖瓦房七间,送大木匾一块,上书:“圣世纯良!”今瓦房尚存,木匾不知去向。
4.赵孤庄的由来
赵孤庄的名称和赵氏孤儿有莫大联系,据《邢台县志》记裁:“赵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相传程婴匿赵武处。”
春秋时代,晋国的大臣赵盾辅佐晋襄公,使国家越来越富强。襄公死后,其子晋灵公继位,荒淫无道,残害臣民。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赵盾不得已而出逃。后来他的兄弟赵穿发动政变,杀了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即位,为晋成公。这时赵盾又被请回来,主持朝政。他的儿子赵朔娶了成公的姐姐为夫人。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大夫屠岸贾原是晋公的庞臣,一贯助纣为虐,对赵氏早就恨之入骨。他对景公说:"灵公遇难,祸首是赵盾,以臣弑君,应当灭族。"这时赵盾已死,景公就把赵朔一族全部杀死。赵朔的妻子因系公主身份,幸免于死。她回到王宫,生下遗腹子。屠岸贾听说后,到宫中搜索,想斩草除根。公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屠岸贾没有搜着。在这危难之时,赵氏的两个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决心把赵氏孤儿救出来。于是二人定计,买了别人一个婴儿,由公孙杵臼抱去藏起来,然后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说赵氏孤儿在公孙杵臼处。屠岸贾领兵抓到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当即处死。这时程婴却偷偷跑到王宫,抱出赵氏婴儿,逃到偏僻的山林里躲藏起来。孤儿长大,取名赵武,十五年后景公得了重病,让卜者占卜,卜者说生病的原因是错杀了功臣。大臣韩厥一向和赵氏关系亲密,此时便趁机向景公说:"赵氏世代有功,被错杀灭族,老百姓都为之不平,应当恢复名誉,给予重用。"于是景公听了韩厥的话,派人把赵武和程婴接进宫来,让赵武继承了赵氏原来的俸禄、封地。赵武又奉景公之命,杀死了屠岸贾。后来赵武的曾孙赵襄子和韩氏、魏氏三家分晋,建了赵国。后来为了纪念公孙杵臼和程婴救护赵氏孤儿的事迹,遂把村名改为赵孤庄。
5.南小汪、北小汪、南大汪、北大汪的由来
几个村在达活泉水系区内,地势低洼,过去地下水位接近地表,达活泉和紫金泉、白沙泉水流不断,沥涝季节,更是积水成汪,所以这几个村子名称中都带“汪”字,汪、洼义同音近,故又俗称南小洼、北小洼等。
6.将军墓、脱锁沟,徘徊村、放甲铺、城计头的由来
《顺德府志》记载:“将军墓在城西百二十里,世传蔡将军葬此。”《邢台县志》也记载:“将军墓位于将军墓村东500米邢和公路南侧,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将军蔡仲之墓。墓高6米,占地约200平方米,墓顶有古松,保存完好。”
公元前659年,狄人出兵侵略邢国,邢国在齐国帮助下打败入侵之敌,迁都夷仪城(浆水)。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日强,但是并未能避免外敌的侵略。当时天下大乱,十二个诸侯国互相纷争,连年征战。称雄一方的郑国为了扩充地盘,悍然派遣蔡仲统率大军进攻邢国。他挥师北渡黄河,长驱直入,攻破太行山的夷东三关,直逼邢国陪都夷仪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邢国上下,同仇敌忾,坚守关隘,抵御强敌。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在黑龙关设置伏兵,布下天罗地网,当郑军进入伏击圈,出奇制胜,一举击败长途行军、又不熟悉地形的郑国军队。郑军统帅蔡仲身受重伤被俘。
蔡仲在被押送邢国陪都夷仪城途中,趁混乱之际挣脱枷锁仓惶逃命。当年他脱枷逃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脱锁沟村。
蔡仲慌不择路地向南逃跑,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晕头转向,不辨四方,就在原地徘徊多时。因此,此地留下一个名叫徘徊村的古村。
蔡仲恍恍惚惚犹豫不定时,碰到一位打柴的樵夫,就问樵夫通往郑国的路径。樵夫看他身着郑军服装,知道他是一位郑军将领,就指东道西,将他引向西北方向。他信以为真,又仓惶北逃,跑了三十多里,又饥又渴,伤痛难忍。就解盔卸甲,在河边俯身喝水。现在此地有一村庄名叫放甲铺。
蔡仲稍事喘息后,忽见邢军追来,又慌不择路继续逃命,终因伤势过重,死在一个叫井梁店的村边。素有礼义之邦的邢国将他就地埋葬,后来井梁店村以墓为名改名为将军墓村。
据当地群众传说:路罗川还有个古老的村庄名——承继头村,据说因这里埋葬着蔡仲的头颅而得名,后来演变为城计头村。
这位侵略邢国的郑国将军,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葬身异国的可悲下场。尽管古邢台人民对其以礼安葬,但其下场实可谓悲惨。与其说这是一座将军墓,不如说是根“耻辱柱”。
时过两千余年,当年的战火烽烟早已消散,但是郑国将军蔡仲仓惶逃跑的路径依然留在邢国的土地上,脱锁沟,徘徊村、放甲铺、城计头、将军墓等村庄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它标榜着古邢台人民的仁义和团结,也记录着郑国蔡仲的好战与耻辱。
7.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的由来
在邢台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石坯头村,从古至今流传着“老周公和桃花女”斗法的故事。周公与桃花女是商代两个传奇人物,特殊的身世和机遇使他们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本领,周公得到了天书的上卷《天文》,桃花女,原名尹桃花,得到了天书的下卷《地理》,上卷可推算阴阳运转,下卷能破解沉浮祸福。两个人都用自己的本领为老百姓化危解难,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但拥有天书上卷的周公还总想得到下卷,于是设下一个个玄机加害桃花女,结果被桃花女一次又一次识破。最后,周公竟想出了假意求婚的招,在迎亲的途中设下连环计欲害桃花女,结果又被桃花女个个破解,桃花女进门后,就像现实的两口子经常拌嘴吵架一样,周公处处设计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识破。周公终于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动,成为一对恩爱夫妻,给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爱情佳话。
后来桃花女功得圆满,修炼成仙。周公知错悔改,后也位列仙班,后人把埋有周公的地方叫做“周公村”,埋葬“桃花女”的地方叫做“大桃花村”,桃花女得道成仙女的地方叫“小桃花村”。
人们为了对周公和桃花女的事情引以为戒,当时二人的斗法就演变成民间婚嫁的习俗风尚,邢台至今还沿袭着许多传统形式。如:男方求婚时,要“下庚贴”、“送食箩”;新娘出嫁时,要“穿红袄”、蹬“黄套鞋”、戴“护心镜”、蒙“红盖头”;迎亲途中“鸣锣放炮”,娘家兄弟“送亲押轿”,遇到奇石怪树、井台磨坊,要贴“红喜帖子”;迎亲队伍“不能走回头路”;新娘到了夫家门口要“拉弓射箭”、“过马鞍”、“踩红毡”;新郎家前门要点“长明灯”、撒“门卫子”、竖“秆草个儿”;门头上要放“年糕”,天地桌上要放“斗”、搁“秤”;拜堂时要“撒草料”;新娘入洞房后,要“面对墙角坐”……
8.会宁的由来
会宁为邢台历史上的重镇。据传,宋朝以前为一个小村,村中居民仅十来户,以宁姓为主。村旁有会龙寺。会龙寺的和尚祸害百姓,民不得安宁,恰遇杨文广(历史上为杨六郎的儿子)北征三关路过此地,寺僧百姓无礼阻拦,杨家将碍于军情紧急,只好绕道而行。杨家将凯旋班师后又经过此地,杀了和尚,烧了寺院,村中宁姓也真正得到了安宁,于是村名改为会宁。此仅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