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A 是个职场新人,初入职场,因为不知如何跟同事领导相处而心慌焦虑,一贯的处世经验告诉他要处处考虑别人的感受,让别人舒服,情商高一点才能升职加薪登上人生巅峰。
于是A在工作中无论说话、办事都力求做到面面俱到,生怕某一句话刺痛某位同事的小心脏,某一件事做的不好遭到领导的白眼,生活的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对同事的要求也从不拒绝。
一年过去了,业务上没有什么成就,能力上也没得到提高,更没有得到同事的感激,领导的青睐,自己却被伤的千疮百孔,怀疑人生,甚至觉得自己得了重度抑郁症。
02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后来想,A的这种一味坚持“好我”,排斥“坏我”的行为,其实是因为恐惧。
什么是“好我”,什么是“坏我”?
儒家思想道德教育告诉我们,“好我”就是孔融让梨,损己利物,大公无私。“坏我”就是自私自利,争取权利,维护自我。
一味地表现“好我”,对别人的要求不论自己愿不愿意都不断地说“是”,尽管委屈自己也要让别人先满意。
经历过的人就知道,这样的为人处世方式,不但不会被感激,反而吃力不讨好,身边的人会越来越忽视你的存在,你也要不断地牺牲自己才能获得微微的被认同感。
纠结,彷徨,粉碎,无奈,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应当回归到我们自身。
03
之前听过这么一个心理学知识:一个自小缺少爱的人,最容易善良,也最容易上当。因为只要人家对他好一点点,他就心甘情愿以命相许。
糟糕的“原生家庭”几乎可以与所有痛苦的遭遇挂钩。
因为压抑痛苦的童年会让有的孩子将痛苦内化到自身,他们不会向外界表达指责或者诉说自己的不快和不满,所有的不幸和冲突他们都不会认为是别人的问题。
他们会把愤怒和不快藏在心里,这样做的时候,自己不断妥协,并且会为自己的尖刻感到内疚和无用,一味地顺从别人,害怕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他们认为的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的唯一方式。
而这样的做法极易导致缺乏自我肯定和欣赏的能力。
这样的人很善良,也很容易受伤。因为他们要通过不断地对别人说“是”来维持一种成瘾性的虚假自尊。
但这种低智商的“善良”并不是真正的善良,而只是不想承认的懦弱罢了。
正确地给予别人爱和善良,是懂得了如何爱自己之后,在满足自身最基本的需求的前提下,天真而通透地做人处世,不纠结,不彷徨,不自找苦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