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龙武侠小说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被封为剑神的西门吹雪,生平唯一被视为剑道对手的,只有白云城主叶孤城。两人在紫禁之巅决战后,叶孤城败战而亡。西门吹雪却没有任何喜悦之情,反而陷入了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深深孤独寂寞之中。
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非他喜欢孤独,而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同类。”不管处于哪一类人群,当一个人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或极限后,失去挑战和新鲜感后,就会出现空虚与不安。有调查显示,现代都市生活中,有70%左右的职业人士,不同程度的感到“精疲力竭”,表现为对工作缺乏兴趣总是不在状态,身心俱疲,而成就非凡者的症状往往更为明显。
史蒂文·贝格拉斯在《自我驱动心理学》提到所谓的“精疲力竭”就是, 当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在职业领域已经成功或即将成功之时,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不安、压抑、沮丧或者抑郁的心理状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大多数人受限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身体上无法逃脱,心理上无法得到满足。就像我们人连续一个月每天吃同样的食物,不管最开始吃的时候有多么美味,到最后同样会感到食之无味一样。
在待业状态下,如何快速满血复活;极度厌恶自己的工作,这种痛苦在上班时更为明显;面对长期一层不变的工作,如何找回曾经的成就感......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史蒂文·贝格拉斯《自我驱动心理学》里的三个小技巧:
1.搞清楚你到底害怕什么
婚姻中,有人害怕7年之痒;工作中,有人害怕中年危机;也有人达到了普通人想象不到的高度,却沉迷于酗酒、赌博、酒精……
书中提到的迈克尔·乔丹,在带领公牛取得三连冠后,退出了自己的篮球职业生涯。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只有他自己知道,篮球在他眼中已变成了一种单调而乏味的工作,而不是体育比赛。
幸运的是,乔丹治好了自己的精疲力竭症,最终再次回到赛场上,再次达到了自己和世界的期望值。
书中说到,大多数职业人士,可以将自己75%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上,剩下25%的精力可以投入到其他副业当中。
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用两条退走路。长期的本职工作,会让我们失去成就感。每个人都不想成为工作的奴隶,这时候发展自己的副业是个绝对的好办法。副业不仅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还可以链接到更厉害的人物,让我们看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地方。
这就像我们每天的食物,主食以米饭为主,但偶尔也想尝试一下其他的食物,提高下生活品味和质量。
2.放弃改头换面的念头,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卖伞,一个卖布!晴天,老太太担心卖伞的儿子生意不好,雨天,担心卖布的生意不好!后来有人开导她雨天,卖伞的生意好,晴天,卖布的生意好!这下老太太不管什么天,总是面带笑容。
医护人员被誉为白衣天使,从他们决定踏上这个岗位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自己的时间永远不属于自己。但大多数人都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我们人类健康的守护者。
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环卫工人已经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所以当我们上班走过大街时,迎面而来干净整洁的画面。
外卖小哥每天穿梭在车流之中,为多少下班不能准时回家的人,带来了热腾腾的饭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时候,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但是却能改变我们对环境的看法。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钱多事少离家近”这样的工作,估计没几个人能实现这个愿望,剩下的人都只能自暴自弃的过完一生了。
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所以想要自己过得好,就要辩证看待问题。
3.进行心理多元化训练
盆栽艺术:公园里的盆栽,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但它也有生命,吸收足够的养分和阳光后,也在不断地成长。而对于它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花盆太小了。想要它继续存活下去,就只有更换花盆。
对我们住在职场的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换工作、换行业也许不现实,但我们还能做的就是,学习盆栽的办法,避免自己“碰壁”。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我们剩下的精力都投入到其中,也相当于是一份新工作的刺激,迎接它的挑战。
书中提到的大画家毕加索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他是自由职业者。但在他的工作室里,却有油画、拼贴、雕塑等等,在这些不同的东西里,他不停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而避免了精疲力竭症。
长期多样化:人最初,是由两个细胞结合而成,然后不停地繁殖发育,逐渐变为了今天的整体个体。当我们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后,就有了自己的知识面、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规划力等等。我们就可以将这些能力进行不同的组合,设计出不同的人生。从而实现出1+1=3,这种稳定的三脚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