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家看到母亲送来的一大箱新鲜的梨,我内心好温暖和喜悦,体会到一种做女儿被宠爱的感觉。
还有前几天老父亲自己逮的鱼,母亲宰好后给我们送过来,总感觉自己好幸福。
当然我也经常跟给父母送东西,这两年我就感觉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好很多,我自己也幸福感强了很多。
我也寻找了一下原因,但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今天只想说一个方面,作为孩子要与父母保持基本的界限和距离。
因为前三年小宝出生,父母在这带孩子,所以我们都生活在一起,由于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就经常会有言差语错的事情,我干啥我妈妈总想管,总想指点指点,而我又是一个独立性特别强的人,不喜欢被别人指点,我觉得我可以做好,心里就会不舒服。不说他吧,我自己心里不舒服;说他吧,看着他不舒服,我又想给我带孩子,我再批评他 ,心里会更内疚。毕竟咱道理还都是懂的,所以我们母女的关系总会有些不愉快的时候。
曾经有一次在导师班上课的时候,我就问我海勇老师,“我觉得为什么我人到中年了还在叛逆呢?我母亲说的啥话我总不想听,他说让怎样做我就不想怎样做。”海勇老师说:“这说明你还没有摆脱你母亲对你的掌控。”我那时候觉得是自己也许青春期没有叛逆,所以到中年才叛逆。
这两年多随着小宝上幼儿园,我们也能顾上了,然后父亲和母亲也有另外找了活,他们单独出去住,我觉得我更加我从心里面对他们也好了,也更能够想着他们了,经常去看看,送送东西呀等等,我们之间的关系更舒服了。
我也问我母亲,他说:“不在你家里也少挨了你的很多批评,我们也自在了。我们也不用听你的话了,可以自己想吃啥吃啥,想做啥做啥。”看来在一起不舒服的不止我一个。
这更加让我觉得成年子女要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最好不在一起住。
其实当时父母搬走的时候,我心里也是有纠结和不舒服的,觉得好像怪没良心的,不照顾孩子了让他们走了。因为给他们找了别的工作,相对也比较清闲,才让自己心里得以安慰。
我在梳理自己与父母关系的时候,也在想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我们要允许孩子独立。
我还想,儿子一直要求进他房间的时候要敲门,其实孩子要敲门就是要你尊重他的个人空间,尊重他的个人隐私。
成熟必须独立。让自己独立并成熟,也要允许孩子独立并成熟。既要会做孩子,也要会做父母。
写完这篇文章,我又得到了一些启示:
父母对孩子管得越多,孩子越容易叛逆。
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过多,孩子容易愧疚。
父母替孩子包办的越多,孩子越不容易成熟。
父母要对孩子少一些控制,允许孩子独立,才能成长、成熟。
想想自己做孩子的呼声,就应该知道怎么做父母了。
20210916叶雪白每日一省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