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8-03-14 green 一个人生活的技能训练
学习的结果是评估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认为好的学习应该是包括了学习者有好的学习节奏和好的学习结果。如果有教学双方,则好的教学质量评估是指教学双方都愉快。特指:如果妈妈是陪作业的,孩子还没什么,而老娘陪得都更年期提前了....那一定不是好的学习!
糟糕的学习结果很难让学习者有愉快的感受。糟糕的学习节奏也很难让学习者愉快。幼小衔接定义在让孩子在适合他的学习节奏中学习,学习的过程注意观察到孩子是否对学习产生愉快的情绪,这样的教学设计质量就是以好的学习质量为方向。
1,孩子有兴趣,他主动就愿意想学个入门,如果孩子自发就完成了知道自己要去学会这个新事物,而且自主就以为完成了愿意努力克服自己不会而产生的困难,然后从克服困难获得了学习的收获,不会,到达了会,孩子完成了这个过程产生了愉快。这是最佳的。这里可以看得见学习者完成了一次好的学习结果。
别说自己娃对学习没有这么主动。比如,我常见的场景是,某个孩子玩大人的手机软件游戏什么的....克服了不知道密码,克服了不识字,克服了找到软件功能菜单无师自通...你懂得的,太多的幼儿园大班不识字的娃已经证明过自己。
2,孩子不知道有无兴趣,他接触了这个学习项目,没有主动努力去入门,但也没有逃避离开,只是不会还徘徊犹豫要不要付出努力去学。我认为孩子没有一碰就避之不及也算是好的学习的苗头。
有些项目我认为孩子是有权利选择学还是不学的。很多都是孩子不学也没有影响到他的人生。然而,当然必然会有些是一个普通人一生之初必须学的!
1),我怎么知道哪些学习项目是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必选项目,不管他喜不喜欢都要掌握?
首先我整理我认为作为小学生入学时必须会的基础能力项目。这些项目是孩子的必须项目。我必须要确保我孩子入小学之前都会。
如果我确定他已经会了,而且是主动学习完成,我画个√,留待未来下一阶段评估这个学习项目他后续精进的发展。
如果我确定他还不会,我就要立即着手设计我如何推他一把。
其次,我必须管理自己因为孩子不会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我要理解自己必须做到既要耐心等待孩子的身体肌肉准备好,比如书写,手指小肌肉的准备好了吗?适合写字了吗?适合什么强度的写字?也要等待孩子的思想精神准备好,比如坐在书桌前,安静注意力集中的做作业这么一个模式,他能做得到吗?如果我判断我孩子目前手没有准备好,他的书写很累,就是因为肌肉的发展还没完全准备好,我必须慢一点,不急于教孩子写字,而是转为先确保孩子三餐都用筷子吃饭夹菜,推动手指的肌肉的自然发展。然后观察孩子的画画手指的配合能力。我此时要让孩子的手指增加书写性的运动量,而不要急于让孩子掌握。
最后我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教学节奏!孩子幼小衔接整体进度是幼儿园大班到一年级开学之前完成。不要急!倒计时表格如下: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确保孩子在每天用筷子;
幼儿园大班的寒假,让孩子用正确的握笔姿势拿毛笔涂鸦;
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开始一周三次或是五次在书桌前坐下5分钟,接触正确的握笔书写。开始接触正确使用铅笔完成写一个汉字,一个字母,认识书写本里的格子,知道正确的书写坐姿,会握铅笔毛笔两种姿势,知道汉字书写格子的使用和笔顺,知道字母的书写格子和笔顺。
幼儿园大班的暑假以孩子能在书桌前坐下,做到能完成坐姿正确的书写15-30分钟。
2)有了前面的倒计时,和控制我自己的焦虑,保持学习节奏后,我推这一把,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要怎么掌握,才会提高孩子喜欢的概率,而不是一推就把孩子推倒了?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我首先要定义幼小衔接是什么,我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幼小衔接的目标。我理顺了自己要遵循的道,才有不变应万变,变通我接触过的操作技术如何消化成为自己和自己孩子能参考的技术。我就整理一篇:一,幼小衔接的注意要点是什么?
3)从不会到入门是要完成哪些学习环节?
才几岁大,好奇心,学习性都很活跃积极的孩子,他们在学新东西上,会比成人更容易跨过0基础门槛。孩子和我们大人小时候一样,会经历很多很多的从不会到会的喜悦。我观察我女儿,我儿子他们最初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事情是让孩子有了最初这些喜悦体验的。
我尤其要注意哪些学习项目他们是自主做到了一个完整的良性学习循环。良性的学习循环应该有这些特定环节:
从完全不会到自己会了入门。
会了入门之后,觉得一般般,不是那么愿意投入更多精力,粗通知道后就放下。
会了入门之后,终于有遇到一件自己就是很喜欢这个事物本身,于是自己驱动自己去继续精进。
会为自己争取时间和资源,让父母,老师持续支持他对自己喜爱事物的学习。这个事物可以只有一件,或是数件。
3,孩子有兴趣学习是常态。特别提醒:
如果孩子只偏好单一事物的时候,陪伴者要见缝插针,及时给孩子保持接触新事物节奏,或是保留一些开始感觉一般般可有可无的事物的接触学习,让孩子探索如何取舍自己的精力投入主次和顺序...
如果孩子很快就有了多件事物同时在精进,额,这估计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范畴了。你需要立即去学如何做天才的父母?或是,你与其因为不懂而做成了不当干预,不如就放手做静待花开,让孩子听天由命什么的?
敲黑板:这样孩子有不断体验新事物,不断的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有喜悦和喜爱,可以尝试自己主动去追求从入门到精进,体验到从精进过程中自己能力循环提升,哪怕只有一次一件事物让孩子体验到了完整的成功感觉,此后自然就形成了对新事物好奇,会观察,愿意入门,探索,会判断,能选择粗通还是精进,的自助式自主学习良性循环,从而可以反复循环,发展成熟自己学习模式。
4,孩子没有兴趣学习也是常态。特别提醒成人和孩子都一样,在完全不会的情况下,要学一项新东西,都是必然要经历很多心态和能力上的困难。要理解孩子的情绪低落和放弃。
如果自己以前有过很多学成的经历,这些学成就会推动自己;如果自己以前有过挑战困难获得进展的喜悦情绪;这些喜悦情绪就会再次吸引自己。遇到未知的事物,好的学习情绪就会让自己更愿意尝试,让自己敢于去观察琢磨未知事物,积极的开始探索到入门。注意第5点强调和认识到放弃不是失败,放弃也有放弃的意义和价值。
5,有限是生命时间精力,人的好学是好事。但是人会判断自己哪些不学也是会学习!
孩子一开始就天然的会为自己喜欢不喜欢,主动的做减法。往往是陪伴者纠结。然而,作为成熟终身学习者,我们不仅要自己会为自己聚焦,还要注意向孩子学习他们如何为自己聚焦;我们不仅自己要为自己建立学习的取舍原则,勇于不学,也要向自己的孩子学习他们是如何做到知道要为自己建立取舍原则不学的:
继续投入去主动迎难而上?
还是应该果断舍得放下?人生会做加法,也要会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