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开始阅读的时候,寥寥几笔的叙述和描写便完全勾起了我的兴趣。真的是有一种阅读作文范文的感受,不突兀,不冗杂。想起身拿起纸笔进行摘录,仿佛回到了高中的时候,那几本满满的读书摘抄现在也不知何处了。第一个章节都没有看完就想着向班长推荐了——皮囊,好看。前面几个章节真的太容易引起我的共鸣,看的时候一再告诉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
事实上,通读完整个散文我仅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分界线在【厚朴】这个章节。这里面有我最喜欢的描述片段,也有着让我感觉不适的地方。怎么说呢,用局外人的视角描述第一人称的的行为和心里,这个局外人给我更多的感受是在为一个成功人士写自传。和文中的行为决定无关,人非圣贤,我来写我,自然有着不经意间的修饰和美化。同样是优秀的描写,却让我很难接受。之后的片段同样如此,仿佛是看别人为我写的自传,像一个华美的成功案例。这让我想到了初中时期彭成在我们学校的演讲,当时所谓的感恩教育系列专家,卖了好多本《别让爱你的人失望》。还清楚的记得,他在上面演讲,下面学生稀里哗啦的哭,当时我内心想的是有什么好哭的。但是耐不住周围的环境,别人看我的眼神就是:你为什么不哭?我最终选择了一起哭。那本书买了以后必然是一直搁置了。后来好像有曝光是什么营销手段之类的,我一点都没有惊讶,只是为那几滴眼泪感到惋惜。
我很庆幸看到了最后,也找到了答案: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是呀,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我们所接受的是我们想要接受的。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的故事或经历会改变另外一个人,自己的经历才能改变自己不是吗。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我们都在重复着成长的过程。
总体的感受是描写家乡,父母长辈他人时,我不是主角的时候特别传神,特别的真。至于后面,一些片段依然是感觉十分优秀,但是仅从文笔,情感思想有着差异。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我也达不到足够的阅历,但我收获了自己喜欢的皮囊。可以尝试阅读一下,看看哪个皮囊还是灵魂更符合你的胃口呢。
Ps:这种第一人称的方式好久没有见到了,难免勾起了好久之前的回忆。看的第一本网络小说是三少的《光之子》。还记得那第一句开场白:大家好,我是长弓·威。真是怀念呀。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吃喝玩乐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