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次与好友们的聚会聊天,话题的第一句结尾不外乎都带有 “?”:
“读什么?”
“读哪里?”
“申请了吗?”
“得到了吗?”
“什么时候开学?”
除了句首的开头以不同的名字变换着,之后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唯一的不同,就是大致了解每一位朋友的去向后的感受,活动室里手攒一叠斑斓升学宣传纸两眼迷茫的女孩们终于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奋斗的路了!
我觉得大家都很勇敢
我也曾是迷茫女孩组,活动室里数不清的大学学院浩浩荡荡地各摆营阵,威风的锦旗立牌,上面的口号打得特尤其响亮。我总是尽量地躲开那些戴着眼镜看似(事实上就是)的口齿伶俐的宣传老师,站在人群中如柱子般。我看着人头攒动的景象,觉得偌大的活动室没有自己的容身处,最后退到一个小角落就这样坐着,为脱离人满为患的夺命空气感到庆幸。
今时不同往日,2019年4月中旬的我早已做好全部申请,等待大学的回复,我应是对自己有信心的。
粗略地估算,高三庄差不多近半班人数已升学,时不时会在ig story上看到她们与好友们的快乐合照。
嗯,不是我认识的好友,人都在向前进,只是我会忍不住想想几个月前跨年旅行的我们围坐在民宿客厅里没理由地大笑,再往前一点,我们都还是每天见面的同班同学,那时不管你在社交平台上放上什么照片,我掐指一算都可以估摸出你参与的是什么活动。
现在的照片,除了你以外的人,和你照片里的活动,我都一无所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点赞。
这种无奈的感觉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每一次真实地感受时,心里还是舍不得放开那段曾经只有我们的日子。
这种感觉夸张且残酷地讲,我们好像处在不同的世界,社交平台是我们之间一根弱不禁风的连接线,好像一扯就会断,着实揪心。
我是个不经意间就胡思乱想的人,每每想这些的时候经常是深夜,从高中追溯到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的玩伴,钻死胡同越陷越深,想着想着就睡了。
好在这个时候,我还是可以开instagram搜索18 l 51,简介早已变成毕业快乐 珍重再见 。
70篇图文,都是不可取代的,临近考试的加油图文,精心准备的展览邀请函,每次大型活动后的记载……
看着还很新鲜,像是活动还未发生,属于我们的日子还在继续。
还是想在这里隆重介绍一次我们的毕业班
《懿捌▪吾忆》
这样读起来就是1851了:
18代表2018年的我们18岁,
51代表第51届毕业生和我们的回忆。
我觉得这个名字取得超妙,在此感谢命名的同学们!!巧合也是要有人发现才得以展现其妙处。
回忆在此告一段落,“好好的,再相逢。”
文字:西米
排版:西米
照片:西米
2019.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