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跟随王先生从新疆辗转来到了他的家乡—甘肃静宁。在外来人眼中,一听“甘肃”二字,立刻会与“落后、贫穷”联系起来。
那就跟随我的视角一起来看看这个所谓“落后、贫穷”的小山村。
地势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接宁夏隆德县、南接秦安县,西连通渭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宁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相依,东距平凉110公里,西至兰州22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106°05',北纬35°01'-35°45'。县境南北长81公里,东西宽68.75公里,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摘自百度百科)
上山之路,弯弯曲曲,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真是个越野跑和骑车训练的好地方”~~~途中,饿了渴了,随处了摘两个苹果吃一吃~~~
气候
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 7.1℃ ,无霜期 159天,年均日照时间较长,所以对于太阳能源的利用,在这里就显得尤为突出,在城市里我们常用天然气或是电器烧水,但是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烧水工具—太阳灶,它是利用一种太阳能辐射,通过聚光等形式获取热量,对食物进行加热,进行炊事烹饪食物的装置。它不烧任何燃料、没有任何污染;方便快捷、简单易制。
特产
1.苹果 静宁县被农业部评为 “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这里的苹果脆甜可口,不过,由于今年天气较冷,今年的苹果较往年小很多,但依然不影响苹果的口感,跟随她们去园里摘苹果,她们是认真的去干农活,我是认真的去吃苹果。
2.静宁烧鸡 远近闻名,来到现成街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写着静宁“某某烧鸡”的牌子,要想吃到鲜嫩可口的还是要来当地尝一尝,之前,还和王先生谈恋爱那会儿,人家大老远从家里带来一个烧鸡给我(谈恋爱时给女朋友送烧鸡的也许只有他了(๑><๑)),当时吃了几口感觉真不怎么样,但是来到当地品尝了一下,感觉真不错,比之前带过去的好吃很多,鸡肉较为鲜美,有嚼劲。
3.静宁大饼 分为两种,甜味和咸味,我个人口味比较偏向甜味,大饼久放不坏,适合出门旅行,出去野炊时携带。
4.土豆 甘肃土豆全国文明,做法多种多样,可清炒、可油炸、可蒸煮~~~听说在饥荒时代,土豆救活了一大批人。
文化
秦腔广泛流行于在大西北地区,一群人在一起“哼哼呀呀”,即使听不懂内容的我,也感觉到了一种大西北人民的豪爽。一群中老年人在台上敲锣打鼓的演唱,另一群中老年人拿着小凳子坐在外面津津有味的听着。
教育对于生长在甘肃的娃娃来说,也许是唯一能走出去的方式,因为这里没有像平原地区那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在家乡创业,对他们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这里大多数的娃娃学习是非常努力,刻苦的。静宁一中,自1981年以来,每年都有优秀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民风
来到这,其实给我感受最大的是这里的民风,在这里农村的建筑多数按照中间一套房子和两侧的房子组成(多数的土房子也已经换成了砖混结构的房子),经询问王先生才知,中间的那套房子称为上房,跟随王先生走了几家亲戚发现,上房住着的一般都是家里年龄最大的老人,在这里对老年人尤为的尊重,故将家中老人安排于上房居住。
尊老爱幼,自古被人称赞,但如今社会我们看到的多数是不赡养、不尊老的现象,来到这里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弘扬传统文化,这里的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特别重视,无论在校园还是在家里都随处可见对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大门口张贴的对联,多数是人毛笔书写的,人与人相赠的礼物,多数为一些文人墨迹以及书籍,在这里不多认识点字,真不敢张口和他们对话。(๑><๑)
短暂的停留,这里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也许这里是王先生的家乡,所以之于我来说有太多的感受。我并不认为它是落后的小山村,可能相对于平原地区是发展缓慢,但在这里更能给人一种之于别处不同的情感。
感谢我来过~~~
第一次(花絮)
第一次知道牛肉面分“毛细、二细、韭叶、大宽”等那么多种类;
第一次知道“韭叶”二字怎么写的,之前一直以为是“九叶”二字;
第一次看到了炕,也睡了炕,感觉还不错;
第一次知道了太阳灶这个神奇的发明;
第一次吃到了荞麦面摊馍馍;
第一次连续四五天都在吃面,各种面;
第一次可以在山路上,肆无忌惮的摘园子里的苹果吃;
第一次看到了堆成山一样的土豆,远看真像土堆;
第一次看到了,到别人家做客,一上来就直接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