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还创立了新的管理制度,设立不同的官职管理各种事务,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分工。伏羲与公元前7721年在甘肃榆中取代燧人氏称帝,号罗奉,史称“人皇”。尊始祖雷泽氏为雷明王,以龙纪官,立巫政管理制度,始有官职分部。以共工氏为上相;用居龙氏(又名地龙氏)负责管理营造建筑,修建房屋的工作;任命薮(叟)魁氏为水龙氏,负责疏导洪水,浇灌林木;用阴康氏为土龙氏(又名中官黄龙氏)主管农田和放牧;用混沌氏(又名混纯氏)为降龙氏,负责祛除民害;用昊英氏为潜龙氏负责造甲历;用朱襄氏(又名朱象氏,子襄氏)为飞龙氏,负责造书契,统领巫师、军师;任命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兼任左监;昊英氏兼任右监;任命共工氏管理祭天权。
其他官职还有春官青龙氏、夏官赤龙氏、秋官白龙氏(又名骊连氏)、冬官黑龙氏、中官阴康氏为黄龙氏……
伏羲五十二岁死后,女娲代立。伏羲二世、三世都服从女娲,女娲死后葬于风陵渡。
女娲去世后,有十五个姓氏前后称帝,他们是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迁居巢湖)、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这十五氏都承袭伏羲氏之号。
伏羲与女娲为世代联姻的两个氏族部落,自伏羲与女娲结为夫妻始,共同创造了前后二千六百多年(公元前7724-公元前5100年),延续一百五十三代的伏羲文明。其中纯伏羲、女娲血缘下传二十三帝,伏羲女娲大氏族(包括外母、外父血缘)共传七十七帝(含二十三帝)。
据学者推测,正是第十九代纯血缘伏羲和第七十三代大伏羲在贾湖完成了上元太初历,在节芒(伏旻)帝时颁布,后归入炎帝系成为炎帝历法。
1987年贾湖遗址出土的甲骨文距今有9000年历史,说明在伏羲时代就已经有了文字。
贾湖遗址中还发现墓主人手持义形器(牙璋)和白龟甲,有八人各有八个龟甲内装有小石子,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大汶口文化和安阳殷墟文化,说明伏羲文明和殷商文明有着共用的血脉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