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无可恋,这四个字是大多数有轻生念头的人头脑中经常浮现的。曾几何时,我也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因为这二十几年来,我活得很压抑,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心灵干涸,同时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用迷茫的双眼看着现在的生活和这个世间。
从小缺乏亲情的关爱,我性格有缺陷。我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不喜欢去玩,总喜欢宅在家里。我2岁的时候,妈妈就不在我身边了,她去了另一个地方。我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我由爷爷奶奶带大,虽然爷爷奶奶都很疼爱和关心我,但始终代替不了父母亲的关爱。爷爷奶奶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我爸爸排行老二,我有多个堂哥,堂弟,堂妹,表弟,表妹,但是他们都不和我玩,都嫌弃我,嫌弃我是没妈的孩子。我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在旁边看他们开心的玩耍,自己心里十分的失落。从读小学开始,我便是一个人孤单地成长。
长时间的孤独成长,我幼小的心灵是干涸的。小学阶段,我经常一个人上学,要走30分钟的路程。幸好在学校,我的同桌同学愿意跟我玩,那时候玩跳橡皮筋,飞行棋,抛小石子等。除了在学校和同桌玩耍的时间,在家又是独自一个人,那时候,我没有手机可以玩。有时候常常看着家里出行的小路,盼着爸爸有一天回家看爷爷奶奶和我,虽然知道这只是小小的奢望,但这样看和这样想着心里会好受一点。那时候学习成绩也一般般,因为缺少家长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加上自己懵懵懂懂的,也不爱学习,书也不喜欢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年幼无知的我,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起点很低。“看书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可惜我没有通过看书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陶冶自己的情操,心灵变得干涸,灵魂变得空虚。有时候,我会对着天空发呆,一发呆就是半天或一整天,发呆的同时也经常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试图寻求一种不知道用言语形容的解脱。
越长大越变得自卑,迷茫在自卑中慢慢产生。“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强”,我的表妹学习成绩比我好,并且在市区读初中,而我却在家里的小镇上初中。每当过年的时候,亲戚都会走访串门和探望爷爷奶奶,有时姑姑和姑丈看见我,就会用略带嘲讽的语气问我:“小英,你上次的中考模拟考试成绩考得怎样呀?我闺女考得很好,上重点高中分数线呢”,我听了似乎有一阵寒气袭上心头。他人的刺激也是推动自己前进的另一种动力。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习,没有人鼓励我,只能自我鼓励。虽然父亲表面对我说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好好上课就可以了,对我要求不高,这样说是出于不给我压力。但我看得出来父亲心里是希望我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虽然很认真的学习,但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也没有高效的学习效率,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很低等过多的学习漏洞。后来到中考的时候,我没有考出好成绩,只能读普通高中,而表妹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有多大的对比,就有多大的伤害,就有多大的心里落差,就有多大的心里不平衡。从那以后,我开始讨厌过年,反感过年,害怕见到姑姑、姑丈和表妹,我没有勇气和底气面对他们的冷眼相看和冷嘲热讽。
学习虽然很努力,但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自己的迷茫感愈加强烈。高中阶段,我虽然很努力、很认真的学习了,但收效不佳,学习很吃力,我开始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我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做一件事情,努力了很久却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而别人却能轻轻松松又毫不费力地完成,难免会磨灭自己的意志和信心。每次的高考模拟成绩都不理想,总是徘徊在400分左右,我非常难过。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愧疚感,父亲常年在外工作,辛苦挣钱供自己读书,想到自己就是这样回报他的,太对不起父亲了,一种轻生的念头一闪而过,试图寻求解脱。有一天,我在教室对我的同桌说,我有轻生的念头,她开始变得惊恐,惊恐我有这样的念头。过了一会儿,她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个价值不分大小。你选择离开就是选择把巨大的伤痛留给你的家人和亲人,而且你还未尽孝。你虽然成为不了最优秀的那一个,但你可以选择成为最努力的那一个。你来到世间不久,没有体验过生活的美好,你就这样离开,那是白来!人生来就是先苦后甜,你现在吃多少苦,未来就享受多大的甜,少年醒醒,不要犯傻!”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真的是太差了。学习上,面对暂时的失败,就自我否定;生活上,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经常自卑。现在,我很感谢当年同桌的一番话,虽然同桌引用的是自己曾经从励志书上所看到的文章中的语句,但是那一翻话给予心志不成熟的我一丝希望。无论什么时候,处在何种境地,面对多么复杂的人,都要看开和想开,更要心怀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