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何时开始,在心里,搭建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显然罗马非一日建成,我喜欢那些搭建的日子,从一个懵懂无知的上学少年,踏入了纷繁的成人国度,尽管害怕始终伴随,却也走过来。
在家乡时,始终有家人做我需要的那个上帝,尽管我胆小,害怕,懒惰,依然能赖到想要的。再后来去青岛上学。刚去那会,大城市人多得让我害怕,在家乡如果有很多人聚在一块,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热闹事,而在这里只是单纯的人多。大学四年,熟悉了青岛的街道,读了些网络鸡汤文学,除此之外,整日玩耍,看起来一无所获。
毕业后流落到社会,想必是那时开始搭建的吧。为了生存也必须去努力工作,在辛苦的同时也再次接触到了读书的乐趣。没有经历过的社会,我在书中读不懂,会昏昏沉睡着,现如今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了。见到生意场上的各色事情,也慢慢地厌恶了社会的挣扎和欺骗,为了不欺骗产品用户还和上司争论许久并已失败告终。我开始反思那些励志,那些为了更好而努力,只看到了少数人的成功和大多数人的奋勇追随,以及普遍的放弃自我奔跑,搭上各路驶向远方车的人。我讨厌这精明算计的真实世界。
我酝酿和想象,自己住在一个山水连绵的小村庄,靠着种植必需的生活品养活自己,与世无争,看看风景,看看书,丰富另一个我。没有闹钟叫醒我上班,也没有每月的房贷催促我努力挣钱,也没有要和爱人结婚而面临的各种事务。我想自然醒来,满怀希望地去附近山林转悠,饿了吃点果子,午后在林间小憩,偶尔爬树,偶尔钓鱼,热了去池塘游上大半天,黄昏时到山坡看夕阳西下。这是我们人类在几十万年来的生活习惯,习惯了逍遥,习惯了大自然的颜色和声音,却在这几百年就换了天地,生下来只知道眼前的世界,而不知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疲劳地互相追赶,身心俱疲的我们问自己为何而奔跑,而内心空洞的我们无法回答。
这无休止的工作,这吵闹的社区,花样繁多的缴费,每个人都很累,我们内心在呼唤那些远古生命记忆的习惯,所以我们在假期去公园,去热带岛屿,去欧洲小镇,去美国大都市游玩。其实这是讨厌自己当下生活的表现,去哪里游玩也得不到心灵上的逍遥,橡皮人一只手抓到了岩石边,闻到青草味,可双脚还黏在城市的街区里。
小孩子一旦吃过雪糕,每到商店便踟蹰原地,我们已经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怎么舍得抛弃呢?《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在19世纪中叶通过在林间的生活来告诉我们,没有那些东西也能活下去,通过双手制作的食品可能别具美味。生活了几年后,他离开了那里,而我还未领悟他离开的理由。也许他还是想和他人时不时地沟通,交流,而我也没法抛弃现有的一切去林中生活。
我思念的乡村也并不会存在,未来城镇化推进乡村会更少。同时村民思想观念大多不够文明,这份不文明还掺杂复杂的社会现实因素。我也很难找到一个知己喝茶漫谈,倒是打牌的有很多。那个只存在于古装剧的社会倒塌了,也许不再有,也许很久之后会有。我不会再把心思和未来寄托在缥缈的幻象中,在更发达的城市中,在这里才是我该想象未来生活的蓝本。
所以我把那个理想世界埋到了土里,愿它有一日被大风吹现。
那份理想是我通过现代世界,古代世界,各路他人思想,汇聚而成,它很美好。我除了工作便是阅读他人思想,好像真正闲暇思考的时间很少,我该自己去寻找新世界的搭建材料。一个我时刻热爱的日常生活,与它水乳交融。不再遵从他人的教导,会听听别人的感受,真诚对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