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或者更早一点,小学高年级,父母开始发现:小时候那个小天使消失了。孩子变得不讲道理,情绪化,很多行为都不可理喻。青春期三个字令很多中学父母都抓狂,不少母亲甚至为此焦虑失眠。
孩子让人受不了的行为背后,真的是他变坏了吗?事实上,青春期的变化,很大一个因素来自孩子体内内分泌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到孩子大脑的改组,身体的发育,认知的改变,以及情绪人格的变化。剧烈的变化需要强大的心理能量去应对,如果在幼儿期和儿童期孩子这方面积累不够,那么青春期可能会像暴风骤雨一般。如果现在已经是雷雨交加了该怎么办?
“少讲道理,不要唠叨!”在生活上给他足够的关爱和照顾。但是,不要啰嗦,你讲的道理其实他早就听过了。你要做的事情是“听”,如果你能够学会倾听,你就有办法跟孩子保持沟通;如果你学不会倾听,而只是单纯觉得得让孩子听你的,那么冲突一定会来。
可是,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孩子的话都说胡说八道,不教育他的话误入歧途怎么办?可是你的教育孩子根本是听不进去的,所以你说再多都可能只是感动了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尽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但是对于棘手的情况一点用处都没有。你需要知道的事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不太成熟,他们说的话当然很多时候也是不成熟的,这是他们经历的一个必然过程。
我们该如何听?可以运用心理咨询上倾听技巧,重复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让孩子感受到他说的事情你都听到了。我们具体来看一个例子:孩子放学回家,“妈,我跟你说,我们老师都烦死了,每天那么多作业,看到他我就想打他。”很多父母听到这句话就会觉得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马上就停下手中的工作苦口婆心地劝导孩子“老师用心良苦,要好好学习,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下了一个决定“以后有任何事情,一定不再让爸爸妈妈知道,免得遭来一顿唠叨。”
当事情一再重演,孩子后来什么都不跟你讲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很多后来发生严重事情的青少年,很多父母出乎意料“我们的孩子不是这样的。“这也意味着,孩子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父母沟通了。
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作为父母,正确倾听就好,避免过度回应。我们一起来重新看看应该如何倾听?孩子放学回家,“妈,我跟你说,我们老师都烦死了,每天那么多作业,看到他我就想打他。”作为父母,该做什么继续做,同时重复孩子最后的一句话:“哦哦哦,你要打老师哦。”孩子这个时候就会澄清:“不是啦,只是我们的老师真的好烦人,他……”然后噼里啪啦地跟你数落老师的不是。接着,“妈,我不跟你说啦,功课好多,我先去做功课。”嗯,是的,孩子要去做功课了。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倾听,你需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喜欢用夸张的方式讲话,他没有真的想要做出出格的行为。
当孩子跟妈妈吐完苦水并且听到妈妈的复述时,他会觉得妈妈理解他,然后怨气就消掉了一大半,心平气和开始做他自己要做的事情。长期保持顺畅同理的沟通,孩子在被接纳的环境中更容易平稳地度过青春期,你也不会成为那个孩子出事后诧异的父母。
过几年,你家可爱的小天使会回来的。所以现在请心理强大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