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在网上刷到“某某某≠某某某”格式的玩梗,这成了目前一股评论区热潮。
遇到任何回复,不等式直接秒了,可以说是现阶段评论界的版本t0。
当然,这个梗之所以兴起,是网上大众对一些反复无常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讽刺,逐渐带动了这种不等式反讽手法。
而这个热潮的最高峰,要属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带起的一波节奏。
大家都对女方索要利益不成反口状告男方强奸的行为,感到义愤填膺,又因目前种种现状,感到无力,正合不等式的半反讽半自嘲的意境。
我们都讨厌反复无常的人,都讨厌唯利是图的人。不等式梗的出现,背后反映着大众的惶惶不安,对人性的质疑与担忧。
可是,人性就是这样,翻云覆雨的。
在我们本地有一句俗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所说的就是自然万物复杂多变的特征。人生于天地间,自然逃不过这样的法则。
人性的多变,我们无法改变,无法控制。
我们唯一能掌握的,只有自己。
我们可以用不等式嘲讽那些道德败坏的人,可以靠玩梗宣泄心头的不满,但是这对现实世界不会有任何改变助益。
因此,明白人性的复杂多变,不可执着,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只有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才相信海誓山盟。但当人经历多了以后,又容易走入另一个偏激,觉得一切都不可信。
这是人的一种心理机制,觉得自己不信任别人,是对别人的报复和惩罚。实际上,受伤的永远是自己。
所以,既然我们知道感情是脆弱易变的,是建立在某些条件上的,就要更理性客观地看待它。
既不要傻傻地相信海枯石烂的誓言,也不要就此灰心,以为自己的灰心是对谁的报复和叛逆。
我们要思考,建立在什么条件上的感情,才符合自己的需求?
那些动不动要求天长地久的人,我觉得很无语,人生不过几十年,所以感情能保持几十年已经很不错了,再多都是浪费。
人要活着才能享受感情,死后任何感情都没意义,因此感情只需要保持到死亡之前就很好了,至于死后对方改不改嫁,会不会移情别恋,这对我们本人没有任何影响,不需要在意。
只有人考虑到这一步,从情绪中出来,认真审视自己的需求后,才容易建立正确合理的感情。
比如一个人只是要一夜情,那就随便找个伴,做露水夫妻,她要你的钱,你要她的人。需求满足,好聚好散,这是一种情况。
如果一个人,只是想要完成长辈的任务,那就找一个同样对感情不感兴趣的人,假装结婚,然后自己过自己的,互不干涉。这也是一种选择。
但如果你找另一半,是真要同甘共苦的,是要一起打拼的,是要共同建立良好家庭氛围,让子孙安然,家族兴旺的,那就必须要擦亮眼睛,有相应付出牺牲的准备。
所以千万不要又不想付出,只想满足欲望,图对方的外貌、金钱等物质条件,却又幻想对方能与自己白头偕老。
这时候,人就特别容易犯“矮子里面拔高个,酒吧当中找真爱”的错误。
认识民族特性,也要看清自己的人性,方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