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要总是对人说谢谢。”我想到这句话的时候,脑子里想到了孔乙己。“读书人,窃书算偷吗?”这句可笑的话成为了他人生的缩影。而我正在写的这篇文章,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从小我们念的书就教育我们“不学礼,无以立。”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把这句话诠释的很好,其中当然不包括极少数剑走偏逢的人。
我们学礼,懂礼,用礼,不亦乐乎,这给我们日常生活减少了许多麻烦。
当我们标榜自己有多么知书达礼的时候,我想问,我们真的懂礼吗?
大学的时候,我有太多的空余时间让我支配。每当没课的时候,我都会邀上一两个好友去泡店压马路。狂街这件事本身应该是让人愉悦的,可是每次我都会因为一两件事毁坏我原有的好心情一一一三步两步就遇到的乞者。我说他们会破坏路人的心情,并不代表我有任何抨击他们的意思,只是他们让我看到了人性对“礼”的滥用。
事实还需要用事实来证明。大二的时候我有一次陪室友出去买衣服,早饭只喝了一杯豆浆的我陪她逛到了下午一两点,实在是饿的没办法的我们就去KFC准备大吃一顿。我端着餐盘找好了位置,就胡吃海喝起来,其间我并没有注意到有一个人站到了我身边,他向我伸出饭碗的时候,我正在啃一个鸡腿。“小姑娘,给点钱吧,谢谢,谢谢……”他还想说什么,我偏过头去,不想看他,幸好,这时店员及时赶到,当我咽好嘴里的东西再回头看他的时候,他已经消失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和他说话,甚至一声拒绝,一次摇头都没有给他。当时我是这样懊悔的。
这些由拒绝而产生的尴尬与不安,又真正是路人的错吗?我开始思考,开始观察路上乞者与路人的动作神情。竟然让我惊奇的发现,乞者的脸上往往带着开心与镇定,而路人往往表现出不安与尴尬。
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让这种现象大肆泛滥。难道是乔峰再世,给这些乞者以条教吗?我想这只是我的异想天开罢?金庸爷爷他虽是一个殿堂级的作家,但他并不是长留上仙白子画!
在那些乞者的心里你的施舍只需要一句“谢谢”,就可以扯平,并不需要任何其他二次回报。“你给我拿,说谢谢”这仿佛成了教学书上的一句真理。
我在这里说的“谢谢”并不是我们内心的感激。并不是别人帮了你,你发自肺腑的一句道谢。“横看成岭侧成峰”
有些事我们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们对“礼”的使用要把握好一个度,过分和过轻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
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之人呢?
人性是有坡度的,克己守己远比纵欲要难得多。我把对“礼”的滥用,一定程度上归结为我们自身缺乏的责任意识。既然一句“谢谢”就能让自己平白无故的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又何必自己再费力呢?朋友们,不要再以为你爱说“谢谢”就证明你是个懂礼的人,这只能说明你一定程度上让别人帮你的次数太多了,任何人都可以理解为这是你自身的无能与不负责任。
古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不要让“谢谢”这个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良好媒介成为未来社会成长的副产物。
最后我想说的是,年轻的我们要做一个懂礼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只会说“谢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