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是当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相比于同时代其他作家,他并不算高产。虽然没有著作等身,但是他为数不多的作品却几乎都很精彩。余华的小说最有魅力之处,就在于他在那些残忍、荒诞的故事中仍然展示了弥足珍贵的温情。《许三观买卖血记》如此,《活着》如此,《兄弟》亦如此。
《兄弟》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小镇重组家庭中的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小说延续了余华一贯的“苦闷记忆”书写,但作为其转型时期的作品,荒诞手法的运用又是其一大创新。
《兄弟》是关于两个时代相遇的故事,以李兰的死为界限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是中国某段时期的故事,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黑白颠倒、混乱不堪,昨日还是积极分子的宋凡平今日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而今日还管教宋凡平的孙伟父亲,明日就也被他人管教。人民精神狂热、丧失理智,以革命为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用棍子打死宋凡平、让六旬老人用肛门坐烟头、随意用推子割裂孙伟的动脉……人性似乎已经成为稀缺的存在,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疯狂的时代,仍然有温情闪烁。宋凡平惨死在车站,宋钢和李光头不知所措时,点心店的苏妈给了他们板车,毫不相干的陶青帮他们把宋凡平的尸体送回了家。李兰在上海医院不吃不喝苦等宋凡平,最后传达室的老头看不下去帮她买了两个馒头,李兰在遇到饥饿的疯子时,又将剩余的馒头分给了她一半。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那个灰暗惨烈的时代,有了一丝星光。
宋凡平和李兰的爱情同样感人至深。恋爱时,宋凡平在球场上技惊四座后,不顾众人的眼光,一把抱起李兰。结婚时发喜糖,在家门口大模大样地给李兰洗头。结婚后,生活中处处照顾李兰,因为李兰头痛一晚上几次起床为她换毛巾。重伤改造期间,仍然坚持给李兰写信,甚至最后为了履行去医院接李兰回家的承诺而付出了生命。李兰对宋凡平更是一往情深,即使背上地主婆的身份,不放弃宋凡平妻子的身份;独自一人坚强地料理宋凡平的后事,而后又为了纪念宋凡平,八年不洗头,最后郁结而亡。而李兰的死也标志着上部的结束。下部分开始已经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故事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展开。
这又是另一个巨变的时代,物欲横流、众生万象,金钱成为一切的主宰。
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成为了彼此最亲近的人,他们相互照顾、一起成长,造就了整部小说最感人也最纠葛的兄弟情。他们的人生道路和中国变化最大的两个时代相重合,所以就注定了他们要在时代的洪流中浮沉。小说中有一段写宋钢带了五颗大白兔奶糖去城里看望李光头,结果李光头被锁在屋里出不去,宋钢说自己饿了问李光头自己能不能吃糖,那一段的描写十分感人:
“李光头在里面犹豫了一下,他有些舍不得,外面的宋钢继续说:‘我真的很饿,让我吃一颗吧。’
李光头在里面点点头,他说:‘你吃四颗吧,给我留一颗’
宋钢在外面摇摇头:‘我吃一颗’
宋钢从口袋里拿出一颗奶糖,看了一会,又举到鼻子处闻了一会。”
最后宋钢最后一颗都没有吃,把奶糖放回了口袋里。年少的情谊往往最为可贵,因为那是最纯粹干净的。在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奶糖对一个孩子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更何况是饥肠辘辘的宋钢和极其渴望奶糖的李光头。可是李光头愿意把四颗都给宋钢,宋钢能忍受饥饿把五颗全部留给李光头。苦涩的童年生活中,他们就是彼此的那颗奶糖。他们是这世上彼此唯一的亲人,在没有遇见林红的岁月里,他们是最亲密无间的兄弟。宋钢为李光头做饭、织毛衣,把所有好的东西都让给李光头。李光头自己节俭,却要为宋钢配最好的眼镜,当厂长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宋钢。遇见林红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李光头对林红的爱而不得,终于在宋钢离开后彻底失控。漂泊在外的宋钢艰难求生,他的一生挚爱林红却和他的兄弟李光头纵情享乐。最终知道一切的宋钢,选择了卧轨自杀。在他留给李光头的遗书中写道:“李光头,你以前对我说过: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现在我要对你说: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宋钢死后,林光头和林红形同陌路。李光头成了真正的孤儿,从此一蹶不振,在空荡的大别墅里孤独地怀念宋钢。而林红沉寂一段时间后彻底走向堕落。
骄傲如林红、善良如宋钢、自私如李光头、懦弱如李兰、强大如宋凡平,最终都逃不过一个情字。他们追求安稳、追求金钱、追求世俗的认可,追求各自的幸福,可惜到头来都被命运幻灭。混乱的时代下,多的是交错的命运和迷失的个体。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还有残存的温情。